中医古籍
  • 山漆树

    《中药大辞典》:山漆树拼音注音Shān Qī Shù别名

    铁象杆、野漆树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山漆树根、叶。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坡地灌丛中。分布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灌木,高1~4米。小枝红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斜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小而稀疏,杂性;萼片和花瓣4~6,覆瓦状排列;子房无柄,1室,花柱30核果扁圆形,黄白色至黄绿色;种子1颗。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复方

    ①治风湿:铁象杆根一两,浸酒服;并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②治无名肿毒:铁象杆叶适量,捣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山漆树拼音注音Shān Qī Shù别名

    铁象杆、野漆树。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Delavay Lacquertree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小漆树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xicodendron delavayi (Franch.)F.A.Barkl.[Rhus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随采随用,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500m的阳坡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小漆树 灌木,高2-4m。树皮具椭圆形突起小皮孔,小枝红褐色,常被白粉,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13cm;具小叶5-7,叶柄长3.5-5cm;小叶对生,小叶柄长1-2mm,或近无柄;卵状被针形或披针形,长3.5-5.5cm,宽1.2-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略偏斜,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叶背被白粉;侧脉12-16对,纸质。花序近总状腋生,比叶短,长5-8.5cm,无毛;花小,淡黄色,杂性;花稀疏;萼片和花瓣4-6,覆瓦状排列;雄蕊长约1.5mm,花丝钻形,与花药等长,花药长圆形;花盘10裂;子房卵圆形,径约1mm,无毛,1室,花柱3。核果斜卵形,略压扁,径约6mm,无毛,具光泽,果核淡黄色,坚硬;种子1颗。

    归经

    膀胱;脾经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解毒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叶捣敷;根煎汤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拼音注音Bǎi Shù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原形态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
  • 《中药大辞典》:柏树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别名柏树子(《分类草药性》),香柏树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实。8~10月,果实长大而未裂开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柏树叶“条。性味苦涩,平。①《分......
  • 拼音注音Bǎi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我国特产树种。资源分布:分布于......
  • 《中药大辞典》:柏树油拼音注音Bǎi Shù Yóu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砍断树干,待树脂渗出凝结后,7~8月间采。性味①《草木便方》:“甘,平。“②《重庆草药》:“淡涩,平,无毒。“功能主治祛风,解毒,......
  • 《中药大辞典》: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别名柏皮(《本草经集庄》),柏白皮(《别录》)。出处《纲目》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性味《纲目》;“苦,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烫伤。《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