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杉木根

    《中药大辞典》:杉木根拼音注音Shā Mù Gēn别名

    杉树根(《四川中药志》)。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杉科植物根皮。全年可采,剥取根皮,晒干。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注意

    《四川中药志》:"无寒邪冷气者忌用。"

    功能主治

    治淋病,疝气,痧秽腹痛转筋,关节炎,跌打损伤,疥癣。

    ①《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气痛,心腹胀肿,气喘。"

    ②《四川中药志》:"治疝气痛,霍乱转筋,及敷金疮、疥癣。"

    ③《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治关节炎,跌打损伤:杉根皮(鲜)适量,白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杉木根拼音注音Shā Mù Gēn别名

    杉树根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根和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形,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枝顶,卵圆形,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珠鳞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2.5-5m,径3-4cm,苞鳞三角状宽卵形,宿存。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8mm,宽约5mm,暗褐色,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化学成分

    含游离氨基酸,甾体化合物,脂肪酸和维生素C。

    性味

    辛;性微温

    注意

    《四川中药志》:无寒邪冷气者忌用。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行气止痛;理伤接骨。主风湿痹痛;胃痛;疝气痛;淋病;白带;血瘀崩漏;痔疮;骨折;脱臼;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气痛,心腹胀肿,气喘。

    2.《四川中药志》:治疝气痛,霍乱转筋,及敷金疮、疥癣。

    3.《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别名扁豆皮(《本草便读》)出处《安徽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性状干燥种皮呈不规则卷缩片状,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坚,易碎。气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中药大辞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
  • 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两,捣烂取汁冲白酒内服......
  • 《中药大辞典》:报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及潮湿处。分布西南及西藏、内蒙古、新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