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杉皮

    《中药大辞典》:杉皮拼音注音Shān Pí出处

    杉木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杉种植物树皮

    功能主治

    治水肿,脚气,金疮,漆疮,烫伤。

    ①《纲目》:"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敷之,或入鸡子清调敷。"

    ②《分类草药性》:"洗漆疮。治五种水肿。"

    ③《重庆草药》:"煎汤内服,外熏洗。治各种肿症,风丹,漏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脚干肿:杉皮、防已、木瓜、苡仁各一两。煎水服。(《重庆草药》)

    ②治风丹:杉皮、红浮漂,煎水外洗。(《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杉皮拼音注音Shān Pí别名

    杉木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形,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枝顶,卵圆形,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珠鳞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2.5-5m,径3-4cm,苞鳞三角状宽卵形,宿存。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8mm,宽约5mm,暗褐色,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性状

    性状鉴别 呈板片状或扭曲的卷状,大小不一,外表面灰褐色或淡褐色,具粗糙的裂纹,内表面棕红色,稍光滑。干皮较厚,枝皮较薄。气微,味涩。

    性味

    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利湿;消肿解毒。主水肿;脚气;漆疮;流火;烫伤;金疮出血;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敷之,或入鸡子清调敷。2.《分类草药性》:洗漆疮。治五种水肿。

    3.《重庆草药》:煎汤内服,外熏洗。治各种肿症,风丹,漏症。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蚌壳草根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别名咳嗽草、大铁扫把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区半山坡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半灌木,幼枝被毛。单......
  • 《中药大辞典》:蚌泪拼音注音Bànɡ Lèi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功能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烫伤。①《日华子本草》:......
  • 《中药大辞典》:蚌粉拼音注音Bànɡ 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
  • 《中药大辞典》:蚌肉拼音注音Bànɡ Rò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均可捕捉。原形态①背角无齿蚌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
  • 拼音注音Bànɡ Huā来源鸭跖草科紫万年青属植物紫万年青Rhoeo discolor (L’Her.) Hance,以花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或将花蒸约10分钟,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止痢。用于肺燥咳嗽,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