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甘草来源

    夹竹桃科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安徽。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主治小儿风热,丹毒。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水甘草拼音注音Shuǐ Gān Cǎo出处

    水甘草始载于《本草图经》,云:"水甘草生骛州(江西高安县)……春生苗,茎青色,叶如杨柳,多生水际,无花。七月、八月采。"并附"药州水甘草"一图,所述形态及生境,与今夹竹桃科植物水甘草较相符。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水甘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sonia sinensisTsiang et P.T.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cm。全株无毛;茎草灰色。叶互生,膜质;叶柄长达3mm;叶片狭披针形,先端渐尖,长2.2-4.8cm,宽5-8mm。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萼片卵圆形,先端渐尖,长约2mm,基部内面具5个小腺体;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形,向喉部渐宽大,长达10mm,基部直径2mm,喉部直径约4mm,内面被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长圆状披针形,长达5mm;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喉部,花药长圆形,钝头;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丝状,柱头棍棒状,基部环状;每心皮有胚珠10颗,2排。花期6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一种吲哚生物碱,水甘草碱(amasosinine)。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小儿风热;丹毒;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狼毒[东北]、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大猫眼草、猫眼根、山红萝卜根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E. pallasii Turcz.]和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 Ha......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夏、秋季剥取,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Mǔ Cài别名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
  • 拼音注音Bái Zhū Bí Kǒnɡ别名白侧耳、圆叶蕺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