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来源

    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

    苦、微涩,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用于梦遗。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全体。6~7月于雨后采收,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岩石上。

    原形态

    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器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孢子1个,无色,1室,椭圆形,壁厚。

    性味

    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敷。

    复方

    ①治外伤出血:石霜三钱,太白三七二钱,共研细粉,撒敷患处。

    ②治烫火伤:石霜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储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原形态

    叶状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于基质上,外观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mm;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内有1个孢子,孢子无色,椭 圆形,1室,壁厚。

    归经

    肾经

    性味

    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清凉解热。“②《纲目拾遗》:“凉膈,发汗。“③《中国医学大辞典》:......
  •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
  • 拼音注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 拼音注音Bì Bà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褐脉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T.Wa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资......
  • 《中药大辞典》:薜荔拼音注音Bì Lì别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墙虎、风不动(《中国药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间草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