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蛇葡萄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葡萄拼音注音Shé Pú Tɑo别名

    蛇白蔹、假葡萄、野葡萄、山葡萄、绿葡萄、见毒消

    来源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Maxim.)Trautv.,以根皮入药。春秋采,去木心,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

    辛、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止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呕吐,腹泻,溃疡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蛇葡萄拼音注音Shé Pú Tɑo别名

    酸藤(《植物名实图考》),山葡萄、爬山虎(《植物名汇》),蛇白蔹(《种子植物名称》),野葡萄(《泉州本草》),烟火藤(《江苏药材志》),山天萝、过山龙、母苦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见肿消、梦中消、见毒消、内红消、外红消、酸古藤、禾黄藤、禾稼子藤(《江西草药》),山刺瓜、大叶岩益(《浙扛民间常用草药》),狗葡萄、山胡烂(《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救荒本草》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茎叶。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灌丛中或山坡上。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木质藤本。枝条粗壮,嫩枝具柔毛。叶互生,阔卵形,长6~14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通常3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边缘有较大的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具细毛,下面淡绿色,被柔毛:叶柄长3~7厘米,被柔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3.5厘米,被柔毛;花多数,细小,绿黄色:萼片5,几成截形;花瓣5。长圆形,镊合状排列;雄蕊5;雌蕊1,子房2室。浆果近球形或肾形,宽6~7毫米,由深绿色变蓝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蛇葡萄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小叶蛇葡萄含鞣质、甾醇类、三萜、强心甙。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小叶蛇葡萄粗提取物的20%溶液能抑制大肠杆菌,2%溶液可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20%提取液对豚鼠有利尿作用。其提取液还有止血作用(兔耳法)。

    性味

    《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利尿,消炎,止血。治慢性肾炎,肝炎,小便涩痛,胃热呕吐,风疹块,疮毒,外伤出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疮毒。"

    ②《江苏药材志》:"藤茎,煎服,治风疹块。"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利尿消肿,清热解渴。祛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慢性肾炎:山葡萄叶粉十五克,放鸭蛋白内搅匀,用茶油煎炒;另取山葡萄枝三十克煎汤,以一部分代茶,与上述炒蛋白配合内服。另一部分洗擦皮肤。(《泉州本草》)

    ②小便不利涩痛,肝炎,胃热呕吐,风湿性关节炎:野葡萄藤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痫症:鲜山葡萄粗茎(去粗皮)三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④治中耳炎:鲜山葡萄藤一根,洗净,截取一段,一端对患耳,另一端用口吹之,使汁滴入耳内。(《江西草药》)

    ⑤治外伤出血:蛇葡萄叶焙干研粉,撒于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止血:用蛇葡萄叶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有效提取物40或60毫克。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亦可将注射液作为局部止血剂外用。用于各种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手术时创面出血及术后渗血、血尿、外伤出血等)共43例,疗效显著者35例,有效者5例,无效3例。初步观察,对静脉性出血效果显着,对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出血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蛇葡萄拼音注音Shé Pú Tɑo别名

    酸藤、山葡萄、爬山虎、野葡萄、烟火藤、山天萝、过山龙、母苦藤、酸古藤、禾黄藤、禾稼子藤、绿葡萄、假葡萄、水葡萄。

    英文名Amur Ampelopsis,Stem or leaf of Amur Ampelopsis, Amur Ampelopsis Stem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sinica (Miq.) W.T.Wang [Vitis sinica Miq.;A.heterophylla (Thunb.)Sieb.et Zucc.var.vestita Rehd.;A.brevipdunculata (Maxim.)Kochne var.vestita (Rehd.);A.brevipedunculata auct.non (Maxim.)Taut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谷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蛇葡萄 藤本。茎具皮孔;幼枝被锈色短柔毛,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1-4.5cm,有锈色短柔毛;叶片心形或心状卵形,长5-12cm,宽5-8cm,顶端不裂或具不明显3浅裂,侧裂片小,先端钝,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锈色短柔毛,边缘有带小尖头的浅圆齿;基出脉5条,侧脉4对,网脉在背面稍明显。花两性,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长2-6cm,被锈色短柔毛,总花梗长1-3cm;花白绿色,有长约2mm的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盘状,5浅裂,裂片有柔毛;花瓣5,分离,外被柔毛;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扁球形,被杯状花盘包围。浆果球形,幼时绿色,熟时蓝紫色,直径约8mm。花期6月,果期7-10月。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小叶蛇葡萄(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var.hancei)含鞣质、甾醇类、三萜、强心甙。 预试藤含黄酮类、酚类、糖类、氨基酸等。还含没食子酸。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小叶蛇葡萄粗提取物的20%溶液能抑制大肠杆菌,2%溶液可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20%提取液对豚鼠有利尿作用。其提取液还有止血作用(兔耳法)。

    归经

    心;肝;肾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止血;解毒。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跌打瘀肿;内伤出血;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研煎水洗;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慢性肾炎: 山葡萄叶粉十五克,放鸭蛋白内搅匀,用茶油煎炒;另取山葡萄枝三十克煎汤,以一部分代茶,与上述炒蛋白配合内服,另一部分洗擦皮肤。(《泉州本草》)②治小便不利涩痛,肝炎,胃热呕吐,风湿性关节炎: 野葡萄藤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③治痫症: 鲜山葡萄粗茎(去粗皮)三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④治中耳炎: 鲜山葡萄藤一根,洗净,截取一段,一端对患耳,另一端用口吹之,使汁滴入耳内。(《江西草药》)⑤治外伤出血: 蛇葡萄叶焙干研粉。撒于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止血。用蛇葡萄叶制成注射液,每2ml含有效提取物40或60mg。肌肉注射,每次2-4ml。亦可将注射液作为局部止血剂外用。用于各种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手术时创面出血及术后渗血、血尿、外伤出血筹)共43例,疗效显着者35例,有效者5例,无效3例。初步观察,对静脉性出血效果显着,对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出血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洗疮毒。

    2.《江苏药材志》:藤茎,煎服,治风疹块。

    3.《上海常用中草药》:利尿消肿,清热解渴,祛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
  • 拼音注音ān Lǘ别名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
  • 拼音注音ān Lǘ Zǐ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归经《纲目》:“入足厥阴经。“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③李当之《药录》:“温。“④《本草经疏......
  • 《全国中草药汇编》:昂天莲别名仰天盅、水麻、假芙蓉来源梧桐科昂天莲Abroma angusta (L.) L. f.,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行气散瘀,消肿。疮疖红肿:鲜根皮或鲜叶捣烂调红糖外敷。......
  • 拼音注音àn Zǐ Bèi Mǔ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7~9月苗未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