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昙花

    《中药大辞典》:昙花拼音注音Tán Huā别名

    琼花、凤花、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园圃。

    原形态

    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枝圆筒形,分杖扁平,绿色,叶状,边缘呈波状,中肋坚厚,无叶片。花大形,连筒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晚间开放,开放期短,仅数小时;花被筒长而柔弱,长13~15厘米,宽约1厘米,花开时筒部下垂,至中途又曲而向上;花被白色,干时黄色,下部的呈鳞片状,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中部的萼片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厘米,上部的花瓣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雄蕊细长,多数成束;花柱白色,突出于雄蕊,柱头线状16~18裂。果实长圆形,红色,有汁。种子多敷,黑色。花期夏、秋。

    性味

    《陆川本草》:"平,淡。"

    功能主治

    《陆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吐血,最适于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昙花拼音注音Tán Huā别名

    琼花、凤花、昙花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phyllum oxypetalum (DC.) Haw.

    采收和储藏:6-10月花开后采收,置通风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喜阴湿和多雾环境,不宜暴晒,不耐寒。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广为栽培,热带地区可栽培于庭院,一般只作盆栽,温带地区栽培于温室。

    原形态

    灌木状肉质植物,高1-2m。主枝直立,圆柱形,茎不规则分枝,茎节叶状扁平,长15-60cm,宽约6cm,绿色,边缘波状或缺凹,无刺,中肋粗厚,无叶片。花自茎片边缘的小窠发出,大形,两侧对称,长25-30cm,宽约10cm,白色,干时黄色;雄蕊细间仅几小时;花被管比裂片长,花被片白色,干时黄色,雄蕊细长,多数;花柱白色,长于雄蕊,柱头线状,16-18裂。浆果长圆形,红色,具枞棱有汁。种子多数,黑色。花期6-10月。

    归经

    肺;心经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养心安神。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崩漏;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

    各家论述

    《陆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o Zhù Cǎo别名水泽兰、冷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薄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rtera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或河旁岩石上。资源......
  • 《中国药典》:薄荷拼音注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性状本品茎呈方柱......
  • 《中药大辞典》: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处《重庆堂随笔》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
  • 拼音注音Bò He Sù Yóu别名薄荷油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再冷冻,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性状本......
  • 《中国药典》:薄荷脑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