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甜茶

    《中药大辞典》:甜茶拼音注音Tián Chá别名

    蜜香草(《本草图经》),甘茶(《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

    《饮片新参》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腊莲绣球伞形绣球花嫩叶。4~5月间采收嫩叶,用手搓揉去其绿汁,晒干。未经搓揉去汁之叶较硬,称"生叶",不合规格。

    生境分布

    主产于浙江。安徽亦产。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土常山"条。

    性状

    干燥的叶,多经搓揉,呈不规则的扭曲条状或圆粒状,绿褐色或青黑色,有时带有叶柄。质松易碎,微有霉干菜气,味甜。

    药理作用

    一种绣球花属植物的叶(名甜茶,但品种未鉴定),其水浸膏或总生物碱对鸡疟有非常显着之抗疟作用,总生物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10倍。从其中提出的生物碱有三种,与常山碱甲、乙、丙相同。本类生物碱易引起呕吐,抗疟化疗指数不高。

    性味

    ①《本草图经》:"甘,凉。"

    ②《饮片新参》:"涩,微甘。"

    功能主治

    治疟疾。

    ①《饮片新参》:"截久疟。"

    ②《中国药植图鉴》:"用作利尿药。"

    ③《中国经济植物志》:"内服止咳,捶敷外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甜茶拼音注音Tián Chá别名

    伞花八仙叶。

    英文名Leaf of Strigose Hydrangea, Leaf of Umbellate Hydrangea出处

    出自《饮片新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腊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 Rehd.或伞形绣球H.angustipetala Hayata的幼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drangea strigosa Rehd.2.H.angustipetala Hayata[H.umbellata Rehd.]

    采收和储藏:立夏前后,采摘嫩枝叶,揉枝叶,揉搓使其出汗,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溪边及林缘。

    2.生于海拔500-1850m的山坡疏林内、溪边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1.腊莲绣球 灌木,高2-3m。小枝圆柱状,或稍呈四菱形,被白色平贴硬毛,老时灰褐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cm;叶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20-30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细锯齿,齿端有硬尖,上面绿色,下面灰色,两面均具平贴硬毛。聚伞花序项生,花梗密被平贴硬毛;花二型;外缘为不育花,萼片4,花瓣状,白色或紫色,阔卵圆形,先端有锯齿,径约2-4cm;中央为育性花,白色,萼筒与子房合生,被稀疏平贴硬毛,萼片三角形;花瓣5,长方卵形,镊合状排列,雄蕊10;雌蕊1,于房下位,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半球形,先端截平,长约3mm,有棱脊。种子细小,两端有翅,黄褐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

    2.伞形绣球 本种与腊莲绣球的区别在于:小技、叶柄无开展的柔毛。叶片狭椭圆形或狭长圆形,长达15cm,两面均被毛。花序的一回分枝伞状排列,无花序轴。种子无翅。花果期6-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l)腊莲绣球叶多皱缩扭曲呈条状或小团块状,黄绿色或暗绿色,少数连于小枝上。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小锯齿,齿尖有硬尖,上面疏生伏毛或近无毛,下面全部或仅脉上有粗伏毛。质脆,易碎。气微,味微甜。

    (2)伞形绣球 完整叶片倒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除基部外均有小锯齿,上面中脉有柔毛,下面疏生小伏毛,沿脉较密,脉腋间有束毛。均以青黑色、形如制成的茶叶、无柄者为佳。

    药理作用

    一种绣球花属植物的叶(名甜茶,但品种未鉴定),其水浸膏或总生物碱对鸡疟(Plasmodium galline-ceam)有非常显着之抗疟作用,总生物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10倍。从其中提出的生物碱有三种,与常山碱甲、乙、丙相同。本类生物碱易引起呕吐,抗疟化疗指数不高。

    归经

    肝;肺;膀胱经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截疟;利尿降压。主疟疾;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截久疟。

    2.《中国药植图鉴》:用作利尿药。

    3.《中国经济植物志》:内服止咳,捶敷外伤。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别名牛草果、苦芦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芭茅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
  • 《中药大辞典》:芭蕉叶拼音注音Bā Jiāo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性味甘淡,寒。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无毒。“②《江西草药》:“......
  • 拼音注音Bā Jiāo Tóu别名芭蕉、牙蕉、板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茎和花入药。根及茎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采花蕾,多鲜用。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
  • 《中药大辞典》:芭蕉子拼音注音Bā Jiāo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注意子生食发冷病。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暴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通血脉,填骨髓......
  • 《中药大辞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