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通天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拼音注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

    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

    出处

    《饮片新参》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荸荠地上茎。7~8月间,将茎割下,晒干。

    生境分布

    主产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荸荠"条。

    性状

    干燥的茎,呈压扁状,长60~90厘米,直径4~7毫米,顶端有穗状花序;上部淡黄色,不易拉断,下部淡绿色,则易拉断。全体皱缩,表面有纵纹,具光泽;节处稍隆起,质轻松软,中间空,折断面内有白色膜状间隔,用扩大镜观察之,呈蜂窝状。气微弱。以干燥、完整、带黄绿色、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性味

    ①《饮片新参》:"苦,平。"

    ②《苏州本产药材》:"甘,寒。"

    功能主治

    ①《饮片新参》:"化湿热,利小便,通淋。"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治小便不利,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呃逆:通天草五钱,代赭石一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通天草拼音注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

    荸荠梗、地栗梗、荸荠苗

    英文名Waternut Herb出处

    出自《饮片新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采收和储藏:7-8月间,将茎割下,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原形态

    荸荠,多年生水生草本,高30-100cm。匍匐根茎细长,顶端膨大成球茎。秆丛生,圆柱状,粗2-5mm,光滑,有多数横膈膜。无叶片,秆基部有叶鞘2-3。小穗圆柱状,长1.5-3.5cm,直径5-6mm,淡绿色有多数花;鳞片卵状长圆形螺旋状排列,长约5mm,宽约3mm,中脉1,有淡棕色细点;下位刚毛7条,较小坚果长1.5倍,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先端不缢缩,有颈并成领状的环,长约2.4mm,宽约1.8mm,棕色,光滑;花柱基三角形,宽为小坚果的1/2。花、果期5-9月。

    性状

    性状鉴别,茎呈扁柱形,长60-90cm,直径4-7mm,顶端有穗状花序,茎上部淡黄色,不易拉断,下部淡绿色,晚拉断。表面皱缩有纵纹,具光泽,节处稍膨大,质轻而松软,折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状间隔,放大镜下观察呈蜂窝状。气微,味淡。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降逆。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治呃逆: 通天草五钱,代赭石一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化湿热,利小便,通淋。

    2. 苏医《中草药手酚》:清热,利尿。治小便不利,呃逆。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骨风别名碎骨风、吊钟花、鸡白柴、茶条树、羊脆骨、青皮木来源铁青树科脆骨风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地。性味甘、淡、微涩,平。功能主治散瘀,消......
  • 拼音注音Chòu Lěnɡ Shān别名臭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a Ledeb.bar.nephrolepis T......
  •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威灵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