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仙人杖

    《中药大辞典》:仙人杖拼音注音Xiān Rén Zhànɡ别名

    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苦竹枯死的幼竹茎秆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竹茹"及"苦竹叶"条。

    性味

    咸,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平。"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品汇精要》:"无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①《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②《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③《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④《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烧灰研末服。外用:煎水熏洗。

    复方

    治脚气:退秧竹和亦小豆煎水,先熏后洗。(《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仙人杖拼音注音Xiān Rén Zhànɡ别名

    退秧竹、瘪竹

    英文名dead young bamboo of Henon Bamboo, dead young bamboo of Bitter Bamboo出处

    出自《本草拾遗》:仙人杖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 2.Bambusa tuldoides Munro. 3.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pubescens P.E.Li;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Munro) Keng f.var.pubescens (P.F.Li)Keng 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杂质,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原形态

    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5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性味

    咸;平

    功能主治

    和胃;利湿;截疟。主呕逆反胃;小儿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烧灰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2.《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3.《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4.《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Dú Huó别名独活、朱噶尔、法洛海、白羌活、藏当归、香白芷、骚独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亮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去其茎......
  • 别名狼毒[东北]、狼毒疙瘩、黄皮狼毒、大猫眼草、猫眼根、山红萝卜根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E. pallasii Turcz.]和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 Ha......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夏、秋季剥取,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
  • 拼音注音Bái Zhū Mǔ Cài别名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