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叶爱楠

    《中药大辞典》:小叶爱楠拼音注音Xiǎo Yè ài Nán别名

    树萝卜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爱楠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分布云南。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附生灌木,高约1米。具串珠状的纺锤块根。多分枝,嫩枝具黑褐色柔毛。叶互生,革质,卵形,长约1.5厘米,宽1厘米,先端具短突尖,边缘有不明显的锯齿。花腋生;萼管球状,裂片5,宿存;花冠白色,裂片5;雄蕊10,花丝短,药室上部延伸成2个长喙,顶裂,后部有距。浆果球形。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舒肝,祛风利湿,散瘀消肿。治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风湿骨痛,腰膝痹痛,小儿惊风,麻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肝炎:树萝卜、三丫苦。水煎服。

    ②治骨折,跌打伤肿,无名肿毒:鲜树萝卜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叶爱楠拼音注音Xiǎo Yè ài Nán别名

    树萝卜、石矮陀、石不生、岩包、猴子板凳、猴子瘿袋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白花树萝卜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petes mannii hemsl.[A·yun-nanens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400-)2100-36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附生灌木,高30-60cm。根通常呈纺锤状块根。枝条细长,灰褐色,幼枝被微柔毛。单叶互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长1.3-2.5cm,宽0.5-1.1cm,先端圆形,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外卷,表面光亮绿色,背面干后淡绿色或淡黄色。花单生或双生于叶腋,下垂;花萼小,有柔毛,5裂,裂片锐尖,三角形;花冠圆筒形,白色或淡绿白色,裂片小,三角形,先端钝;雄蕊IO,花丝有柔毛,花药上部延伸成2个喙,喙长3mm,背面有直立的短距;子房下位,花柱长1.5cm,柱头截形。果圆球形。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归经

    心;肝;肾经

    性味

    淡;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瘀。主黄疸型肝炎,水肿,风湿痹痛;胃院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未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ā Bā Huā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圆锥苘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peniculatum Hand.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
  • 《中国药典》:巴戟天拼音注音Bā Jǐ Tiān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全......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别名千灵丹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风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
  • 《中药大辞典》: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别名八担仁(《饮膳正要》),巴达杏仁(《本草通玄》),叭哒杏仁(《要药分剂》)。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晒干。生境分......
  •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别名牛草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虫瘿全年均可采集。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江苏等地。原形态五节芒,又名:萱仔、马儿扦。 多年生草本,高2~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