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地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松别名

    星苞火绒草、绵蒿、细火草、黄花粑粑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

    来源

    菊科小地松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还可治高血压,癫痫,风湿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小地松拼音注音Xiǎo Dì Sōnɡ别名

    绵蒿、细火草、黄花枇杷叶、火草、羊头火草、绵羊头、星苞火绒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火绒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wilsonii Beauv.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高山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原形态

    川西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长害25cm或更长。根出条细长,坚硬,有分枝,有枯萎宿存的叶及顶生的莲座状叶丛,在叶丛上生长花茎。花茎细长,无分枝,被白色茸毛,下部渐脱毛,全部有密生的叶,叶狭披针形,长2-4cm,宽2-3.5mm,稀较大,先端有细长尖头,边缘平或稍反折,基部狭,无柄,上面有细伏毛,后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薄层密茸毛。苞叶多数,与上部叶等长或较短,但较宽,上面被白色厚密的茸毛,下面稍灰绿色,被薄茸毛,较花序长2-3倍,密集,开燕尾服成径约6cm的苞叶群,或疏散而较宽大的复苞叶群。头状花序,径4-5mm,7-11个,疏散,花序梗长2-3mm,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mm,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2-3层,无色或浅褐色,稍超出茸毛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3mm;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粗厚,下部有锯齿;雄花冠毛上部较粗,有齿;雌花冠毛上部近无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花期6-9月。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主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腥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生境分布分布亚洲东部的湖沼或......
  • 拼音注音Bǎo Yóu别名地鵏油、老鵏膏来源鹤形目鸨科大鸨Otis tarda 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冬迁我国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猎捕,捕后去毛及内脏,煮肉,将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来,再放入锅内,炼去水分,放凉即得脂肪......
  • 《中药大辞典》:鸨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郭璞),鸨(《饮膳正要》)。嘴铅灰色......
  •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锥序水东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创......
  • 拼音注音Bí Yā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用法用量外用:搐鼻。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