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米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米柴拼音注音Xiáo Mǐ Chái别名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

    来源

    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

    性味

    微酸、涩,温。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

    疥疮发痒:叶适量,挫绒擦患处。

    麻风:小米柴、八面风、牛屎树各半斤,捣绒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小米柴拼音注音Xiáo Mǐ Chái别名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小米柴枝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林中。

    原形态

    灌木,多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革质,上面光滑,下面散生细柔毛;具叶柄。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基部有小叶数枚,椭圆形;萼5深裂;花冠白色,钟形,5浅裂,裂片反曲;雄蕊10,花药无芒状附属体,顶端孔裂;子房上位,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

    性味

    性温,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

    治皮肤疮毒。

    复方

    ①治疥疮及烂疮:小米柴煎水洗。

    ②治疥疮发痒:小米柴叶搓绒,擦患处。(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麻风:小米柴、三棱草、牛屎树各半斤。捣缄,煎水洗。(《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米柴拼音注音Xiáo Mǐ Chái别名

    米饭花、山胡椒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珍珠花的枝叶、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ovalifolia(Wall.) Drude[An-dromeda ovalifolia Wall.;Poeris ovalifolia(Wall.) D.Don;Xolisma ovalifolia(Wall.)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700-28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12m。枝条淡褐色;冬芽长卵圆形或心形,淡红色。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形,稀为心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侧脉6-8对,羽状,连同网脉在表面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5-10cm,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有花15-25朵,花梗长3-4mm,下弯;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圆筒状,白色,有香气,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微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花丝线形,先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6mm,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mm,5室,室背开裂,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珍珠花叶中含毒性成分泪木毒(lyoniol)A[1],泪木毒(lyoniol)D[2],还含有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3],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圣草素(eriodictyol),落新妇甙(astilb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嫩芽中含有金丝桃甙,左族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以及微量的木犀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5]。从其木质部提取物中检出左旋表儿茶精[5]。

    归经

    肝经

    性味

    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祛风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搽;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灵草拼音注音Bǎi Línɡ Cǎo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小掰角、长柄牛奶藤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百灵草Marsdenia longipes W. T. Wang,以根或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毒性本品有毒,不......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别名爬山虎、咸鱼头、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叶羊角藤来源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脉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别名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来源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切碎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中药大辞典》:百舌鸟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别名反舌、反舌鸟(《易通卦验》),交啄(《春秋保干图》),牛屎八哥(《纲目》),牛屎了(《本草求原》),乌鸫(《脊椎动物分类学》),乌鴶(《中国的鸟类》),牛屎八(《四川中药志》)。出处......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花锦蛇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来源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注意阴虚血少、内热生风者慎用。功能主治搜风胜湿,定搐搦,强腰膝。用于半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