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小过江龙拼音注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

    小过山龙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山地阴湿石上。分布山东、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湖南、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多回分枝,各分枝基部生根,细小,纤弱。营养叶二形,草质,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指向杖顶,长卵形,锐尖头或渐尖头,背叶(侧叶)向两侧平展,卵状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边缘膜质,白色,多少有睫毛状齿。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渐尖头,边缘有微齿,孢子囊圆形。孢子二形。

    性味

    苦涩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每用1~3钱,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过江龙拼音注音Xiǎo 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

    小过山龙、卷柏

    英文名Herb of David's Spikemoss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小过江龙,水煎服可致腹泻。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davidii Franch.[S.gebauerian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石灰岩上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湖南、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江西等地。

    原形态

    蔓生卷柏,多年生草本。主茎伏地蔓生,多回分枝,各分枝基部生根,细小,纤弱。营养叶二形,草质,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指向枝顶,长卵形,锐尖头或渐尖头,背叶(侧叶)向两侧平展,卵状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边缘膜质,白色,多少有睫毛状齿。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渐尖头,边缘有微齿,孢子囊圆形。孢子二形。

    归经

    肺;肾经

    性味

    苦;微辛;温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主肝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烫伤;外伤出血;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泡酒,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川木香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
  • 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以树皮入药。夏至前后采收。炮制剥皮,切成30~60厘......
  • 拼音注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采收和储藏:一般栽培15-20年,胸径达12-15cm时,在5-......
  • 拼音注音Chuān Tónɡ Pí别名茨楸、棘揪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的树皮。全年可采,以春季为好,晒干。生境......
  • 拼音注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消食积,化瘀滞。主治肉食积滞,消化不良,泄泻,痛经,产后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