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苋根

    《中药大辞典》:苋根拼音注音Xiàn Gēn别名

    地筋(《石药尔雅》)。

    出处

    《石药尔雅》

    来源

    为苋科植物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苋"条。

    性味

    甘,寒。

    ①《本草图经》:"性微寒。"

    ②《重庆草药》:"味甘,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治阴囊肿痛,痔疮,牙痛,跌打损伤,崩漏,带下。

    ①《纲目》:"治阴下冷痛,入腹则肿满杀人,捣烂敷之。"

    ②《分类草药性》:"红苋菜根:破症瘕、血块。煅灰搽鼻蚁子。"

    ③《四川中药志》:"根梗:治鼻匿;根:治红崩白带及痔疮。"

    ④《重庆草药》:"治跌打损伤,吐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浸酒。

    复方

    ①治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捣苋菜根敷之。(《千金方》)

    ②治牙痛:苋根晒干,烧存性,为末揩之,再以红灯笼草根煎汤漱之。(《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鼻匿:苋根或梗、野斑竹笋壳煅灰,加冰片研粉,调麻油外搽。(《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苋根拼音注音Xiàn Gēn别名

    地筋

    出处

    出自《石药尔雅》。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苋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Amaranthus man-gostanus L.;A.gangeticu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半野生。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绿色或红色,分枝较少,高80-150cm。叶互生;叶辆长3-10cm,绿色或红色;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12cm,宽3-7cm,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钝头或微凹,基部广楔形,全缘或波状,无毛。花簇腋生,球形,花序在下部者呈球形,上都呈稍断续的穗状花序,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芒状,长约4mm,膜质,透明;等片3,披针形,膜质,先端芒状;雄蕊3;雌蕊1,柱头3裂。胞果卵状长圆形,长于果实,熟时环状开裂,上半部成盖状脱落,包干宿存花被片内。种子黑褐色,近于扁圆形,两面凸,平滑有光泽,边缘钝。花期5-8月,果期7-9月。

    归经

    肝;大肠经

    性味

    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解热毒;散瘀止痛。主痢疾;泄泻;痔疮;牙痛;漆疮;阴囊肿痛;跌打损伤;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调敷;煎汤熏洗。内服:前汤,9~15g,鲜品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治阴下冷痛,入腹则肿满杀人,捣烂敷之。

    2.《分类草药性》:红苋菜根:破症瘕、血块。煅灰搽鼻蚁子。

    3.《四川中药志》:根梗:治鼻NI;根:治红崩白带及痔疮。

    4.《重庆草药》:治跌打损伤,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别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文山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河......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叶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化学成分叶含香叶木甙。性味《贵州草药》:“苦,平。“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毒肿。“用法用量外......
  • 《中国药典》: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
  • 拼音注音Bái Lè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夏、秋季采挖根......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千层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别名玉树、千层皮来源桃金娘科千皮层属植物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以树皮及枝叶入药。全年可采,阴干。性味叶:辛,微温。皮:平。功能主治叶:芳香解表,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