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菥蓂子

    《中药大辞典》:菥蓂子拼音注音Xī Mínɡ Zǐ出处

    《本经》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种子。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菥蓂"条。

    性状

    干燥种子黑褐色,细小,长约1.5毫米,宽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环纹,无毛。以籽粒饱满、黑色、干燥、无灰土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挥发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

    辛,微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无毒。"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②《药性论》:"苦参为使。"

    功能主治

    治目赤肿痛流泪。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②《别录》:"疗心腹腰痛。"

    ③《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点眼。

    复方

    治眼热痛,泪不止: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海上集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菥蓂子拼音注音Xī Mínɡ Zǐ英文名Seed of Boor's Mustard, Seed of Dish Mustard, Seed of Field Pennycress, Seed of Wild Cress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spi arvense L.

    采收和储藏:5-6月果实成熟时采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扬净。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原形态

    菥蓂 一年生草本,高9-60cm,无毛。茎直立,不分技或分枝,具棱。基生叶叶辆长1-3cm;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l-1.5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抱茎,两侧箭形,边缘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萼片4,直立,卵形,先端圆钝;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2-4mm,先端圆钝或微凹;雄蕊6,分离;雌蕊1,子房2室,柱头头状,近2裂,花柱短或长。短角果近圆形或倒宽卵形,长8-16mm,扁平,周围有宽翅,先端有深凹缺。种子5-10颗,卵形,长约1。5mm,稍扁平,棕褐色,表面有颗粒状环纹。花果期5-7月。

    性状

    性状鉴别 种扁圆形,长约1.8mm,宽约1.2mm;表面棕黑色,两面各有5-7条突起偏心性环纹,基部尖,并有小凹。种皮薄,无胚乳,子叶直叠。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种子含黑芥子甙(Sinigrin),芥子酶与挥发油,脂肪油,脂肪油中含有二十碳-11-烯酸甲酯(methyl eicos-11-enate)。

    归经

    肝;脾;肾经

    性味

    辛;微温

    注意

    1.《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2.《药性论》:苦参为使。

    功能主治

    明目;祛风湿。主目赤肿痛;障翳胬肉;迎风流泪;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复方

    治眼热痛,泪不止: 菥蓂子,捣筛为末,欲卧,以铜箸点眼中,当有热泪及恶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点之。(《海上集验方》)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

    2.《别录》:疗心腹腰痛。

    3.《药性论》:治肝家积聚,眼目赤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别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文山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河......
  •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叶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化学成分叶含香叶木甙。性味《贵州草药》:“苦,平。“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毒肿。“用法用量外......
  • 《中国药典》: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
  • 拼音注音Bái Lè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夏、秋季采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