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虾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筏草拼音注音Xiā Fá Cǎo别名

    水串草

    来源

    柳叶菜科岩生柳叶菜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主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虾筏草拼音注音Xiā Fá Cǎo别名

    水串草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全草。夏季采,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草丛中。分布四川、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5~33毫米,上部的叶颇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叶柄极短。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白色;花梗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5~8厘米,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虾筏草拼音注音Xiā Fá Cǎo别名

    水串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Capitatestigma willowweed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Hausskn.)C.J.Chen [E.cephalostigma Haussk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的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cm,宽5-33mm,上部的叶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折色;花梗极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披针形,裂片间有一簇短柔毛;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8cm,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主风热声嘶;咽痛;水肿;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iǎn Dòu别名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
  • 《中药大辞典》:扁豆叶拼音注音Biǎn Dòu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分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
  • 《中药大辞典》:扁豆根拼音注音Biǎn Dòu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根。化学成分根含天门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种游离的氨基酸。功能主治治便血,痔漏,淋浊。①《滇南本草》:“治大肠下血,痔漏,冷淋。“②《生草药性备要》:......
  •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豆花拼音注音Biǎn Dòu Huā来源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花。7~8月间采摘未完全开发的花,迅速晒干或烘干,晒时要经常翻动,至干足为止。鲜用时随用随采。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暑化......
  • 《中药大辞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②《纲目》:“治霍乱,同芦萚、人参、仓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