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西瓜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瓜皮拼音注音Xī Guā Pí别名

    西瓜翠、西瓜翠衣、碎秋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的中果皮,削去外果皮及残留的果肉,洗净,晒干。

    归经

    入心、胃经。

    性味

    甘、淡,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泻热除烦,利尿。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浮肿等症。

    用法用量

    3钱~1两。

    备注

    (1)本品味甘性凉,善清暑热,能解烦渴,故适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症;而对秋冬之际,气候干燥,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等症,也可应用,有泻火泄热之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西瓜皮拼音注音Xī Guā Pí别名

    西瓜青(《摄生众妙方》),西瓜翠衣(《临证指南医案》),西瓜翠(《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西瓜果皮。夏季收集西瓜皮,削去内层柔软部分,洗净,晒干。也有将外面青皮削去,仅取其中间部分者。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西瓜"条。

    性状

    干燥的果皮,薄而卷曲,成筒状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外表黄绿色至黑棕色;内表面有网状的维管束线纹。质脆,易折碎。除去外层青皮者,呈不规则的条块状,皱缩而常卷曲,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皱纹及网状维管束。气微,味淡。以干燥、皮薄、外面青绿色、内面近白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蜡质、糖分及灰分(约10%)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性味

    ①《纲目》:"甘,凉,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微苦。"

    注意

    中寒湿盛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①《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

    ②《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

    ③《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④《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

    ⑤《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

    ⑥《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焙干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复方

    ①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着效;干者一两三钱,白茅根鲜者二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西瓜皮拼音注音Xī Guā Pí别名

    西瓜青、西瓜翠衣、西瓜翠

    英文名Watermelon Peel, Watermelon rind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层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

    采收和储藏:夏季收集西瓜皮,削去内层柔软部分,洗净,晒干。也有将外面青皮削去,仅取其中间部分者。

    原形态

    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有明显的棱沟。卷须2歧,cm;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长8-20cm,宽5-18cm,3深裂或近3全裂,中间裂片较长,两侧裂片较短,裂片再作不规则羽状分裂,两面均为淡绿色,边缘波状或具疏齿。雌雄同株,雄花,雌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直径2-2.5cm,花梗细,被长柔毛;花萼合生成广钟形,被长毛,先端5裂,裂征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合生成漏状状,外面绿色,被长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先端钝,雄蕊5,其中4枚成对合生,1枚分离,花丝粗短;雌花较雄花大,花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卵形,外面多少被短柔毛,花柱短,柱头5浅裂,瓠果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径约30cm,表面绿以、渚绿色,多具深浅相间的条纹。种子多数,扁形,略呈卵形,黑色、红色、白色或黄色、或有斑纹,两面平滑,基部印圆,经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性状

    性状鉴别 外层果皮常卷成管状、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的片块,大小不一,厚0.5-1cm。外表面深绿以、黄绿色或淡黄白以,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皱纹,内表面色稍淡,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网状筋脉(维管束),常带有果柄。质脆,易碎,无臭,味淡。

    以外皮青绿以,内皮近折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物征:淡黄褐色。①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黄绿色,壁较厚,角质化。②演粉粒细小,单粒呈长圆形或卵圆形,两端略尖,脐点和层纹不明显,最大颗粒长仅8μm左右,常充塞于薄壁细胞中或散落于细胞外。③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生,淡黄棕色,呈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直径20-28μm。④导管稀少,环纺或螺纹,直径17-27μm。

    化学成分

    鲜翠衣含总糖(mg/kg)12755.6,可滴定酸1214.11,蛋白质3383.6,氮541。2,鞣质(tannin)297,锂413.6,钠50.6,钙3.3,铁0.2,磷3.3,锌0.04,硼0.04,总提取物约2%。还含氨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e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rc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hinine)脯氨酸(proline),以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1]。

    归经

    归心;胃;膀胱经

    性味

    味甘;性凉;无毒

    注意

    中寒湿盛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渴;利尿。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

    各家论述

    1.《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

    2.《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

    3.《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4.《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

    5.《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

    6.《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来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树枝、树皮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主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小儿疳积。用法用量3~5钱。摘......
  • 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国药典》:安息香拼音注音ān Xī Xiānɡ别名白花榔英文名BENZOINUM来源本品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Craib ex Hart. 的干燥树脂。树干经自然损伤或于夏、秋二季割裂......
  • 拼音注音ān Tāi Yào别名骨筋草、吓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集,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
  •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别名里苏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安龙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crium anlungense C.Y.Wu et S.Chow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