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岩椒草

    《中药大辞典》:岩椒草拼音注音Yán Jiāo Cǎo别名

    臭节草(《植物名实图考》),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志》),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中国药植志》),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芸香种植物臭节草全草。夏季采取,除去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

    生山坡、林下及灌丛中。分布西南、华南、华东至台湾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紫红色,光滑无毛,基部略木质化,嫩枝灰绿色,常中空。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小不等,长1~2.5厘米,宽0.7~1.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纸质,秃净,有透明的小腺点。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枝基部有小叶;萼4裂,长1~1.5毫米,先端钝或略圆,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点;花瓣4,白色,分离,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透明的小腺点;雄蕊8,花丝丝状,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花药长圆形,黄色,纵裂,2室;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蒴果,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种子数粒,肾形,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本植物的根(臭节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臭节草全草含芳香油0.25%,茎叶含油0.3%。地上部分含有芸香甙,佛手柑内酯、白鲜碱。

    本品日本变种S.Suzuki的根,也含有白鲜碱,叶中还含有臭节草内酯。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辛淡,寒。"

    功能主治

    ①《中国药植志》:"煎服治肚痛。叶捣烂外敷治烫伤。"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凉血,舒筋活血,消炎。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伤,皮下瘀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泡酒。外用:捣敷。

    备注

    同属植物石椒草的全草,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药。参见"石椒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岩椒草拼音注音Yán Jiāo Cǎo别名

    臭节草、松风草、石胡椒、臭沙子、猩锈臭草、臭草、苦黄草、大羊不食草、蛇盘草、烫伤草、地通花、蛇皮草、山羊草、铜脚一支蒿、九牛二虎草、二号黄药。

    英文名Herb of White Chinaure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植物名实图考》:臭节草,生建昌。独茎细绿,叶长圆如瓜子形,顶微缺,面深绿,背灰白,三叶攒生,中大旁小,一茎之上,小、大叶相间,颇繁碎。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Reichb.ex Meissn. [B.albiflora (Hook.)Reichb.ex Heyn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取,除去泥沙,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山坡、林下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至台湾等地。

    原形态

    臭节草,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高50-80cm,紫红色,光滑无毛,基部略木质化,嫩枝灰绿色,常中空。叶互生,2或3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大小不等,长1-2.5cm,宽0.7-1.5cm,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纸质,秃净,有透明的小腺点。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枝基部有小叶;萼4裂,长1-1.5mm,先端钝或略圆,中部以下合生,有小腺点;花瓣4,白色,分离,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有透明的小腺点;雄蕊8,花丝丝状,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花药长圆形,黄色,纵裂,2室;子房1,心皮4,基部分离,具子房柄,果熟时,子房柄伸长,花柱4,上部联合,基部分离,柱头略膨大。蒴果,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种子数粒,肾形,黑褐色。花期4-10月。果期6-11月。

    性状

    同属植物石椒草B.Sessilicarpa Levl.的全草,在四川亦作岩椒草入药。参见石椒草条。

    化学成分

    臭节草全草含芳香油0.25%,茎叶含油0.3%。地上部分含有芸香甙、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白鲜碱(Dictamnine)。

    归经

    肺;肝;脾经

    性味

    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解表;截疟;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疟疾;胃肠炎;跌打损伤;痈疽疮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

    1.《中国药植志》:煎服治肚痛。叶捣烂外敷治烫伤。

    2.《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凉血,舒筋活血,消炎。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伤,皮下瘀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淡......
  • 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 Gēn别名野洋参根(《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根茎及根。夏、秋采挖。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补虚。“复方①治肾气虚弱,头目眩晕,四肢乏力:野洋参根一两,蒸鸡或炖猪肉......
  • 拼音注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 拼音注音Bā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性味苦、辛,温。功能主......
  • 来源玄参科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 tubiformis (Klotz.) Tsoo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利水涩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