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羊胲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胲子拼音注音Yánɡ Hǎi Zǐ别名

    羊嚼子、羊咬子、山羊胃结石

    来源

    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a hircus L.,以胃中草结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河北。

    功能主治

    宽胸止呕。主治噎膈反胃,朝食幕呕。

    用法用量

    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羊胲子拼音注音Yánɡ Hǎi Zǐ别名

    羊哀(《辍耕录》),百草丹(《纲日拾遗》)。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胃中的草结。宰羊时发现胃中草结,取出晒干或晾干。

    生境分布

    产于四川。其他地区亦产。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性状

    形圆如弹丸,大小不等,常见者直径为2~3厘米。外表灰黑色,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微带光泽。质轻松,体不沉重,无臭。以个大、体轻、色暗、有光泽者为佳。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胃经。"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无毒。"

    注意

    《四川中药志》:"胃火炽,无气滞者勿服。"

    功能主治

    ①《纲目》:"治翻胃。"

    ②《纲目拾遗》:"解百草药毒,治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分;或入丸、散。

    复方

    治翻胃:羊胲子(煅存性),每一斤入枣肉、平胃散末一半,和匀。每服一钱,空心沸汤调下。(《摘元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羊胲子拼音注音Yánɡ Hǎi Zǐ别名

    羊哀、百草丹

    英文名Nodules in Goat Stomach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1.《纲目拾遗》:羊哀,惟山羊有之,胡羊不能成也。亦牛黄、狗宝之类。牛黄细腻而疏松,且香烈,故以黄名;狗宝花白而坚凝如石,故以宝名;此则如烂草团成,轻松而气膻,人多惜其不能如牛黄、狗宝之精美,故哀之,因名曰哀。《宦游笔记》载:军营于羊腹中得石子,名鲊答,形如鸭卵,色紫黄,两头有二白圈,圆如黄豆,腰有束带,宽如韭叶,色青蓝,束带上亦二白圈,质细如玉,滋润如水。《辍耕录》亦载:鲊答,产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胃中的草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a hir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山羊时剖腹取喟,如其中有草结,取出洗净,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性状

    1.形圆如弹丸,大小不等,常见者直径为2-3cm。

    2.外表灰黑色,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微带光泽,质轻松,体不沉重,无臭。

    3.以个大、体轻、色暗、有光泽者为佳。

    归经

    胃经

    性味

    味淡;性温

    注意

    胃火盛者禁服。

    功能主治

    降逆;止呕;解百草毒。主噎膈反胃;噫气;晕船呕吐;草药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9-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纲目》:治翻胃。

    2.《纲目拾遗》:解百草药毒,治噎膈翻胃。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英文名BULBUS LILII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
  • 《中药大辞典》: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英文名seed of Gr......
  • 《中药大辞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化学成分参见“百合“条。归经《滇南本草》:“入肺。“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平,味甘微苦。“注意《滇南本草》:“肺有风邪者忌用。“功能主治润肺......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别名小棕皮来源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
  • 拼音注音Bǎi Wèi Yè别名沙癞叶、三股筋来源樟科百味叶Neocinnamomum poilanei H. Liou,以叶、根皮、茎皮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