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鸭儿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儿芹拼音注音Yā ér Qín别名

    鸭脚板、鹅脚板

    来源

    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鸭儿芹Cryptotaenia joponica Hassk.,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活血祛瘀。用于感冒咳嗽,跌打损伤;外用治皮肤搔痒。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拼音注音Yā ér Qín别名

    三叶、起莫、三石、当田(《别录》),赴鱼(《蜀本草》),野蜀葵(《国药提要》),三叶芹(《经济植物手册》),水白芷、大鸭脚板(《贵州民间方药集》),鸭脚板草(《四川中药志》),野芹菜、红鸭脚板、水芹菜(《贵州草药》)。

    出处

    《国药提要》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茎叶

    生境分布

    生长在林下阴湿处。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细长成簇。茎直立,呈叉式的分枝。叶片广卵形,长5~18厘米,3出,中间小叶片菱状倒卵形,长3~10厘米,宽2.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斜倒卵形,小叶片的边缘锯齿状或有时2~3浅裂,叶柄长5~17厘米;茎上部的叶无柄,叶片缩小,小叶片披针形。复伞形花序呈圆锥状;伞梗4~10个,不等长;总苞和小总苞各具1~3个线形早落的苞片和小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2~4朵;花白色,有时带淡紫色;萼齿不显;花瓣顶端向内弯;花柄线形,极不等长,短的仅3毫米。果实线状长卵形,两端窄,常弯曲,长4~6毫米,果棱细线状圆钝。花期4~5月。

    本植物的根(鸭儿芹根)、果实(鸭儿芹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有:异丙叉丙酮、异丙烯基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α-及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二戊烯、对-聚伞花素以及γ-松油烯、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

    性味

    辛苦,平。

    ①《别录》:"味辛。"

    ②《陕西中草药》:"苦微辛,平。"

    ③《常用中草药配方》:"辛淡微苦,寒。"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活血,消肿。治肺炎,肺脓肿,淋病,疝气,风火牙痛,痈疽疔肿,带状疱疹,皮肤瘙痒。

    ①《别录》:"主寒热,蛇、蜂螫人。"

    ②《分类草药性》:"治白淋,消肿毒,调经,退火。"

    ③《天宝本草》:"火牙噙之即消。叶:捣敷耳根后,脱眼内翳。"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敷治臁疮。"

    ⑤《四川中药志》:"消炎理气。治虚弱劳累,膀胱疝气,五淋尿闭及无名肿毒。"

    ⑥《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镇痛止痒。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⑦《常用中草药配方》:"抗菌,消炎,解毒,止血,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小儿肺炎:鸭儿芹五钱,马兰四钱,叶下红、野油菜各三钱。水煎服。

    ②治肺脓肿:鸭儿芹一两,鱼腥草二两,桔梗、山苦瓜各二钱,瓜蒌根五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③治百日咳:鸭儿芹、地胡椒、卷柏各三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④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鸭儿芹五钱,瓜子金三钱,金银花藤二两。水煎服。

    ⑤治黄水疮:鸭儿芹、香黄藤叶、金银花叶、丹参、闹羊花叶各等分。共研细末,用连钱草、三白草(均鲜品)捣烂绞汁,调涂于患处。

    ⑥治一切痈疽疔毒,恶疮,已溃未溃均可服用:鸭儿芹、马兰、金银花各五钱,鸭跖草一两,台湾莴苣、丝瓜根各三钱。水煎,二次分服。

    ⑦治肿毒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鸭儿芹、东风菜各五钱,柴胡一两。水煎,一日三次分服。并用鸭儿芹、东风菜各等分,研末,好烧酒调敷。

    ⑧治带状疱疹:鸭儿芹、匍伏堇,桉叶各一两,酢浆草二两,共为细末,醋调敷。(①方以下出《常用中草药配方》)

    ⑨治皮肤瘙痒:鸭儿芹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鸭儿芹拼音注音Yā ér Qín别名

    三叶、起莫、三石、当田、赴鱼、野蜀葵、三叶芹、水白芷、大鸭脚板、鸭脚板草、野芹菜、红鸭脚板、水芹菜、牙痛草、鸭脚菜、梭丹子、鸭脚草、鸭脚掌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Japanese Cryptotaenia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出处

    出自《国药提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割取茎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地、山沟及林下较阴湿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主根短,侧根多数,细长。茎光滑,具叉状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5-20cm的叶柄,叶鞘边缘膜质;叶轮廓三角形至广卵形,长2-14cm,宽3-17cm。通常为3小叶,中间小叶片鞭状倒卵形,先端有短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斜倒卵形至长卵形,近无柄,小叶片边缘均有不规则的尖锐重锯齿,有时2-3浅裂;最上部的叶近无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窄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复伞形花序呈疏松的圆锥状,花序梗不等长,总苞片及小总苞片均为1-3,线形或钻形,伞辐2-3;小伞形花序有花2-4,萼齿细小,三角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短,直立。分生果线状长圆形。长4-6mm,宽2-2.5,合生面略收缩,胚乳腹面近平直,每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其中有:异亚丙基丙酮(mesityl oxide),异丙烯基丙酮(isomesityl oxid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α、β-蒎烯(α、β-pinene),樟烯(cam-phene),β-月桂烯(β-myrcene),二戊烯(dipentene),对一聚伞花素(P-cymene)以及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1]。叶中所含脑甙脂类成分中含有4-羟基鞘氨醇(4-hydroxysphingenine)[2]。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利湿解毒;化瘀止痛。主感冒咳嗽;肺痈;淋痛;疝气;月经不调;风火牙痛;目赤翳障;痈疽疮肿;皮肤瘙痒;跌打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汤洗。

    复方

    ①治小儿肺炎:鸭儿芹五钱,马兰四钱,叶下红、野油菜各三钱。水煎服。②治肺脓肿:鸭儿芹一两,鱼腥草二两,桔梗、山苦瓜各二钱,瓜蒌根五钱。水煎,一日 三次分服。③治百日咳:鸭儿芹、地胡椒、卷柏各三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④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鸭儿芹五钱,瓜子金三钱,金银花藤二两。水煎服。⑤治黄水疮:鸭儿芹、香黄藤叶、金银花叶、丹参、闹羊花叶各等分。共研细末,用连钱草、三白草(均鲜品)捣烂绞法,调涂于患处。⑥治一切痈疽疔毒,恶疮,已溃未溃均可服用:鸭儿芹、马兰、金银花各五钱,鸭跖草 一两,台湾莴苣、丝瓜根各三钱。水煎,二次分服。⑦治肿毒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鸭儿芹、东风菜各五钱,柴胡一两。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并用鸭儿芹、东风菜各等分,研末,好烧酒调敷。⑧治带状疱疹:鸭儿芹、匍伏堇、桉叶各一两,酢浆草二两。共为细末,醋调敷。(以上选方均出《常用中草药配方》)⑨治皮肤瘙痒:鸭儿芹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寒热,蛇、蜂螫人。

    2.《分类草药性》:治白淋,消肿毒,调 经,退火。

    3.《天宝本草》:火牙噙之即消。叶:捣敷耳根后,脱眼内翳。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敷治臁疮。

    5.《四川中药志》:消炎理气。治虚弱劳累,膀胱疝气,五淋尿闭及无名肿毒。

    6.《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镇痛止痒。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7.《常用中草药配方》:抗菌,消炎,解毒,止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
  •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茎干近根部切一直径约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渗出,插以......
  •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谈微辛,凉。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③《贵州草药》:“性寒,......
  • 别名沙达木、十两叶来源鼠李科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Mazz.,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苞蔷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林边、溪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