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止血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丹拼音注音Zhǐ Xuè Dān来源

    菊科止血丹Emilia sagittata (Vahl)DC.[Gynura sagittata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散毒,行血。外用治蛇咬伤。

    用法用量

    捣烂敷伤口周围。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止血丹拼音注音Zhǐ Xuè Dān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菊科植物止血丹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纤细,高约30厘米。叶互生,倒披针形,长5~6厘米,宽1~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狭长,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紫色;无柄。头状花数枚顿生;总苞钟形;苞片1列,近基部附有数枚小短苞;花全为管状,黄色。瘦果有棱线,冠毛白色。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散毒,行血。

    复方

    治蛇咬伤:止血丹适量,捣绒敷伤口。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止血丹拼音注音Zhǐ Xuè Dān英文名all-grass of Sagittate Tasseflower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绒缨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ilia jauanica (Brum. F.) Roxb. [E. sagittata DC.; e flammea Cass.; Gynura sagittat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原产热带地方,现全国各地常有栽培。

    原形态

    绒缨菊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光滑或稍有细毛。基部叶和下部叶椭圆形或匙形,先端圆钝,基部渐狭窄成翼柄;中中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有翼柄或无柄,基部成箭耳状围抱于茎;上部叶长椭圆状形或的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下延成箭耳状围抱于茎;全部叶片的两面均稍有细毛,啊乳白色,边缘具均匀的微波状锯齿。头状花序直径1-1.5cm,有长梗,成疏松的伞房花丛;总苞筒状钟形,无毛;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6--8mm,先端渐尖,边缘膜质;管状花冠深红色或金黄色。瘦果呈5棱形,两端平截;冠毛多数,白色,细而粗糙。花期7-11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散毒,行血。主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白矾拼音注音Bái Fán别名明矾、矾石英文名ALUMEN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气微,......
  •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刺三甲“条。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
  •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别名白茨叶、白勒远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别名小蕨萁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