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猪脬

    《中药大辞典》:猪脬拼音注音Zhū Pāo别名

    猪尿胞(《急救方》),猪胞(《圣济总录》)。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猪科动物膀胱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

    甘咸,平。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凉。"

    功能主治

    治遗尿。

    ①《纲目》:"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②《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用法用量

    内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复方

    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脬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干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猪脬拼音注音Zhū Pāo别名

    猪尿胞、猪胞、猪小肚

    英文名Pig's bladder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去猪毛,剖腹,取膀胱,洗净,鲜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归经

    膀胱经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止渴;缩尿;除湿。主消渴;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炙食,适量;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胖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③治渴疾饮水不止:于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于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各家论述

    1.《纲目》:治梦中遗溺,庙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2.《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南地区。性味微苦、淡,寒。功能主治消炎止痢,舒筋接骨。主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 拼音注音Cū Kānɡ Chái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吕宋楸荚粉[腺体粉末]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Muell.-Arg.,以果实表面的粉状毛茸和根入药。根随时可采,腺毛及毛......
  • 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混交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
  • 拼音注音Cū Jīnɡ Luó Guō Dǐ别名锣锅底、蛇莲、曲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异叶赤瓟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diantha hookeri C.B Clarke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切块......
  • 别名大黄草、黄草、密花石斛来源兰科粗黄草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 ex Wall.,以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咸,寒。功能主治滋阴益肾,生津止渴。蜘蛛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