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苎麻叶

    《中药大辞典》:苎麻叶拼音注音Zhù Má Yè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苎麻

    原形态

    详"苎麻根"条。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其中芸香甙0.1%,干叶含谷氨酸1.74%。

    药理作用

    其中所含黄酮具收敛性质,溶血试验阴性。

    性味

    《纲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肛门肿痛,赤自带下,跌扑瘀血,创伤出血,乳痈,丹毒。

    ①《纲目》:"治金疮伤折血出,瘀血。"

    ②《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急性淋浊,尿道炎出血,肛门肿痛,脱肛不收,妇人子宫炎赤白带下。"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止血,消炎,解毒。治咯血,吐血,月经过多。创伤出血,蛇、虫咬伤,痈肿,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诸伤瘀血不散:野苎叶(五至六月收)、苏叶,擂烂敷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水绞汁服。秋冬用干叶亦可。(《永类钤方》)

    ②治金疮折损:苎麻叶(五月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纲目》)

    ③治外伤出血:苎麻叶、地衣毛,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乳痈初起:苎麻鲜叶,韭菜根、橘叶同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苎麻叶拼音注音Zhù Má Yè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原形态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全体绿棕色,有毛,叶片展平后为宽卵形,长达15cm以上,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齿。基出脉3条,上面微凹,下面微隆起。叶柄较长,长达7cm。气微,味微辛、微苦。

    化学成分

    苎麻叶中含芸香甙(rutin),野漆树甙(rhoifolin); 新鲜苎麻叶中含叶黄素(lutein),α和β-胡萝卜素(αandβ-carotene);干燥的苎麻叶中含叶黄素,β-胡萝卜素,谷氨酸[4]。

    归经

    肝;心经

    性味

    甘;微苦;性寒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跌仆肿痛;脱肛不收;丹毒;疮肿;乳痈;湿疹;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或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苎麻片 苎麻叶、茎适量。取苎麻叶、茎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中加盐酸调整pH为5.0,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用5倍量乙醇处理;浓缩液加一定量水,用醋酸乙酯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回收醋酸乙酯即得苎麻浸膏。每1g相当于苎麻叶、茎1000g。取适量淀粉、碳酸钙和糊精混匀后,加入定量苎麻浸膏,混合、制粒、压片,每片含苎麻浸膏20mg。取本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1g苎麻浸膏溶液,薄层色谱展开剂为氯仿-丙酮-甲醇(7:2:1)。展开后晾干,置紫外灯下观察显3-5个荧光斑点;再以1%三氯化铁溶液喷雾显色后,仍显3-5个有色斑点,其中墨绿色斑点与原儿茶酸对照品斑点的位置应相同。本品1g加水20ml搅拌后,pH应为3.0-5.0;醚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炽灼残渣不得超过0.5%。功能止血。用于节育后经期延长或流血量增多及月经过多症,亦可用于鼻衄、痔疮等出血。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江苏省起草品种说明》(二)1979年]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卜芥拼音注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尾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来......
  • 拼音注音Biàn Yè Rónɡ别名金不换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变叶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Variolosa Lindl.ex Ben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拼音注音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别名变叶裸实、刺仔木、咬眼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英文名Variable-leaved Mayte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变叶美登木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
  • 拼音注音Biàn Yè Hú Jiāo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变叶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mutabileC.D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山谷水旁疏林中。资源分布:分......
  • 拼音注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植物变异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