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醉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马草拼音注音Zuì Mǎ Cǎo别名

    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来源

    豆科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功能主治

    有毒。麻醉,镇静,止痛。

    关节痛:醉马草1.5钱,杠柳皮2钱,地枸叶3钱,水煎服。

    牙痛:醉马草1.5钱,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患牙处,勿咽下。

    神经衰弱:鲜醉马草2钱,水煎服。

    皮肤瘙痒症:醉马草适量,水煎外洗。

    用法用量

    内服勿过量,以免中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醉马草拼音注音Zuì Mǎ Cǎo别名

    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全草。春季开花前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沙漠地区的河流滩地、湖盆、草滩及盐演化土壤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铺,被硬毛。托叶矩圆状卵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被稀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矩圆形,长7~18毫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有突尖,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有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稀疏;总花梗长5~9厘米,通常较叶长;花萼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疏生长柔毛,萼齿条形;花冠紫色,长约7毫米,旗瓣倒卵形,顶端近截形,浅凹或有细尖,龙骨瓣长约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无毛。荚果下垂,长椭圆形,膨胀,顶端有一弯喙,长1~1.7厘米,宽约4~7毫米,密生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注意

    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功能主治

    麻醉,镇静,止痛。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鲜品1~2钱)。外用:揉烂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复方

    ①治关节痛:醉马草一钱五分,北五加皮二钱,地枸叶三钱。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马草一钱五分。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在患牙处,勿咽下。

    ③治神经衰弱:鲜醉马草二钱。水煎服。

    ④治皮肤瘙痒:醉马草适量。水煎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ì Zǐ Sān Jiān Shān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采收和储藏:枝叶全年均可采;种子在秋季成熟时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
  •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子舒筋草拼音注音Bì Zǐ Shū Jīn Cǎo别名牛肋巴、舒筋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篦子舒筋草Cyclosorus dentatus (Forsk.) 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舒筋......
  • 拼音注音Bì Zǐ Cǎo别名舒筋草、小牛肋巴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sorus gongylodes(Schkuhr)Link[Aspidium gongylodes Schkuhr]采收和储......
  • 《全国中草药汇编》:篦梳剑拼音注音Bì Shū Jiàn别名闩门草、矛叶蹄盖蕨、小石剑、蛇轮草来源蕨类蹄盖蕨科矛叶蹄盖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Presl,以全草、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性味甘、辛......
  • 拼音注音Bì Chǐ Hāo别名恶臭蒿、粘蒿、籽蒿英文名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出处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栉叶蒿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pallasia pectin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