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萆薢渗湿汤

    《疡科心得集·补遗》:萆薢渗湿汤处方

    萆薢 苡仁 黄柏 赤苓 丹皮 泽泻 滑石 通草

    功能主治

    主湿热下注之臁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补遗》清·《疡科心得集·补遗》:萆薢渗湿汤组成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用法

    水煎服。原书未注明用量用法,现可根据各药的常用剂量,酌情定量水煎服。

    功效

    清热渗湿,凉血活血。

    主治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臁疮,下肢丹毒,湿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霉菌性阴道炎、急性湿疹、结节性红斑、下肢丹毒等病症。

    1.痛风: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68例,与丙磺舒治疗66例对照。疗程为10日,以疼痛的缓解及关节的肿胀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第25期)

    2.真菌性阴道炎:以本方内服外用治疗真菌性阴道炎162例,经1~4周治疗后,疗效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10期)

    3.急性湿疹: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45例给予萆薢渗湿汤治疗。疗程为4周,以皮损的缓解及瘙痒等临床症状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8.90%;对照组有效率占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研究》2013年第7期)

    4.结节性红斑:以本方加减治疗80例。经1~4周治疗后,总有效率91.25%。(《光明中医》2007年第3期)

    5.下肢丹毒:50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五味消毒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和金黄膏外敷。疗程为14日,以下肢红肿热痛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7期)

    方解

    中萆薢利水祛湿,分清化浊;黄柏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泽泻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赤茯苓分利湿热,滑石利水通泄;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膀胱湿热,泻肾经相火,共同辅助萆薢使下焦湿热从小便排出;通草清热滑窍,通利小便,使湿热随小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导湿下行,利水清热之功。

    现代研究

    现代亦用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下注、气血阻滞所引起的阴疮、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

    方歌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米水汽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透快。

    摘录清·《疡科心得集·补遗》
更多中药材
  • 《圣惠》卷十:不灰木散处方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赤),延胡叶半两,子芩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及未得汗,烦躁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浆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不......
  •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
  • 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
  • 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
  • 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