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肝细辛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补肝细辛散处方

    细辛7.5克 桃仁2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23克(去芦头)当归23克(锉,微炒)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3克(去芦头)柏子仁4克 芎藭23克 木香23克 白茯苓23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桂心23克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主肝脏虚寒,胸膈气滞,四肢厥逆,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眼科菁华》卷下:补肝细辛散处方

    青葙子、人参、茯苓、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茺蔚子、车前子、泽泻、细辛、防风。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肝虚积热,而成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煎服。

    摘录《眼科菁华》卷下《圣惠》卷三:补肝细辛散别名

    细辛汤

    处方

    细辛1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柏子仁半分,芎3分,木香3分,白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焙),桂心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脏虚寒,胸膈气滞,四肢厥逆,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

    细辛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摘录《圣惠》卷三
更多中药材
  •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八正顺气散别名八正顺气汤处方厚朴、砂仁、半夏、陈皮、茯苓、青皮、桔梗、芍药、枳壳、木香、玄参、鼠粘子、山栀仁。功能主治因食煎煿油腻等物,及饮酒太过而行房事,毒气不能流行,聚结于喉根,至患喉肿。用法用量八正顺气汤(《喉科......
  • 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
  •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五......
  • 处方京三棱(煨,锉)1两,石三棱(煨,锉)1两,鸡爪三棱(煨,锉)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煎黄出油尽)1分,硇砂(研)1分。制法上8味,捣罗6味为末,入巴豆霜、硇砂末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天门冬(去心,焙干)、石菖蒲、椒红、泽泻、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补不足,利小便。主虚劳。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