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赤小豆当归散别名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

    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制法

    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用法用量

    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

    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当归原无用量,现据《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补。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别名

    赤小豆散、当归赤小豆散、赤小豆汤、赤豆当归汤

    处方

    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3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临床应用

    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中国肛肠病杂志》(1987;7:43)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用法用量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摘录《金匮》卷上汉·《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组成

    赤小豆三升(150克)、当归三两(30克)。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调服2克,每日三服。

    功效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主治

    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口腔溃疡等病症。

    1.尿路感染:以赤小豆当归散加味治疗44例,以临床症状以及尿常规为评价标准,经治疗后痊愈3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7.73%。(《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第10期)

    2.口腔溃疡:以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疗程为7日,以溃疡面积及临床症状为评价标准。结果:显效2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2期)

    方解

    狐惑病乃伤寒余毒与湿热为患。脉数主疮热,眦黑为热瘀肉腐,能食则毒已化脓。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又用米浆和胃气,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歌

    眼眦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医学正传》卷七:安经汤处方当归身4. 5克,川芎1.5克,艾叶1.5克,阿胶珠1.5克,甘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黄连2.4克,生地黄3克,黄芩3克,香附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和血调经。主阴虚血热。用......
  • 处方人参30克 黄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术15克(土炒)当归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胶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 甘草3克 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功能主治益脾补肝,育阴止漏。老年妇女肝脾两虚,肾水亏耗,月经已......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安肺宁嗽丸处方嫩桑叶30克 儿茶30克 硼砂30克 苏子30克(炒,捣)粉甘草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功能主治肺郁痰火或阴虚肺热所致之咳嗽,兼治肺结核。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下。摘录《医学衷......
  • 《卫生宝鉴》卷十二:安肺散处方麻黄(不去节)2两,甘草(炒)1两,御米壳4两(去顶,炒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普济方》卷一六三:安肺散处方......
  • 处方杏、蒌、枳、桔、归、耆、二母、桑皮、防己、百合、苡仁、地骨、葶苈、五味、草。功能主治利气疏痰,降火排脓。主肺痈。摘录《类证治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