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陈橘皮丸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荜茇3分,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神曲1两(炒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霍乱,脾胃虚冷气逆,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荜茇用量,《普济方》引作“三两”。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三: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去白,焙)4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肉豆蔻(去壳)3分,干姜(炮裂)3分,木香3分,吴茱萸(醋炒,焙)3分,白术(锉,炒)3分,诃黎勒皮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1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沉香(锉)半两,芍药(炒)半两,丁香半两,阿魏半两(酒煮后细研,更用酒煎,入少陈曲末同煎成膏,丸诸药末)。

    制法

    上将前十四味为末,用阿魏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腹中虚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圣惠》卷二十八: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槟榔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柴胡3分(去苗),白术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白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沉香3分,枳实3分(麸炒令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劳,脾胃乏弱,饮食不消,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圣惠》卷二十七: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柴胡1两半(去苗),诃黎勒皮1两,白芍药1两,紫菀1两(去苗土),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3分,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腹胁妨闷,大腹气滞,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紫苏子3分,防己半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1两,甜葶苈(微炒)1两。

    制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上气喘促,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圣惠》卷八十九: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半两,连翘半两,海藻(洗去咸味)半两,商陆(干者)半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羊靥3枚(炙黄),槟榔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瘿气,咽喉噎塞。

    用法用量

    2-3岁儿以温水送下7丸;儿大者,绵裹1丸如皂荚子大,含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浸)1两,槟榔(生,锉)1两,硫黄(细研)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坚癖,腹胀羸瘦,食久不消,面色萎黄,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酒浸,去白,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陟厘(微炒)半两,麦糵(炒熟)3分,白石脂1两,赤石脂3分,无食子3枚(烧令烟出),龙骨1两,酸石榴皮(炙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痢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半夏(温水洗去滑7遍)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恶闻食气,闻便呕吐,闷乱颠倒,四肢怠堕,不自胜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食前服。先服半夏汤2剂后,再服此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圣惠》卷七十五: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芎3分,甘草1分(炙微赤,铁),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阻病,心胸气满,腹胁(疒丂)痛,腰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圣惠》卷四十二: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猪苓1两(去黑皮),紫菀1两(洗去苗土),桂心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喘急,或心腹气滞,身面浮肿,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1两,木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胸背俱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圣惠》卷九十二: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芍药半两,芎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内冷,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7丸,以温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圣惠》卷三十:陈橘皮丸处方

    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子3分(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甘遂半两(煨微黄),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心胸壅闷,喘促,大小便不利,四肢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更多中药材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不二丸处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个 黄蜡40克 砒霜(研,入瓷罐内,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冷取出)48克 白胶香(研细)12克 黄丹(炒)75克 乳香20克 朱砂(研飞)1......
  • 处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浸.去皮.尖.研),各七十个;黄蜡一两三钱,砒霜(研.入磁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泠取出)一两六钱,白胶香(研细)四钱,黄丹(炒)二两半,乳香(研)六钱半,朱砂(研飞)半两,木鳖子(烧......
  • 《袖珍》卷一:不二散处方人言1两(为末),飞面4两(与人言用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白扁豆末2两,细茶末2两。制法上同和匀。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小半钱,已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水荡下。注意忌酒、面、鱼等。摘录《袖珍》卷一《外科方外......
  • 《经验秘方》卷下:不二膏处方金石斛16两(去根,洗,切片),乳香4两8钱(去油),真川贝16两(去心,研),没药4两8钱(去油),明天麻6两8钱(洗,切片),甘草6两4钱(洗,切片),巴豆肉5两4钱(去油,研)。制法上用大麻油12斤,浸药数......
  • 《青囊秘传》:不二饮处方西丁1钱,靛花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结毒咽烂。用法用量凉水调服。摘录《青囊秘传》《古今医鉴》卷五:不二饮处方常山2钱,槟榔(雌1钱,雄1钱,尖锐者为雄,平秃者为雌),知母1钱5分,贝母1钱5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