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风引汤

    《圣惠》卷四十五:大风引汤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独活1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半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防风半两(去芦头),汉防己半两,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脚气痹挛肿疼,或不仁,拘屈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可用方》:大风引汤处方

    大豆3升,附子3两,枳实4两,泽泻4两,陈皮4两,甘草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去风湿痛。主痹满上气,便身胀,膝痛。

    用法用量

    三剂肿消,去豆、泽泻,更服三剂。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七引《可用方》《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大风引汤别名

    风引汤

    处方

    独活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黄耆2两,防风2两,桂心1两,附子(炮)1两,大豆2升(熬去皮)。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肉极虚寒,则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名曰厉风,内虚外实,腰脚疼弱。脾痹四肢解惰。

    用法用量

    风引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醋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千金》卷七引《胡洽方》:大风引汤处方

    独活3两,茯苓3两,人参3两,防风2两,当归2两,甘草2两,桂心2两,黄耆2两,附子1枚,大豆2升。

    功能主治

    中风腰脚疼痛弱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酒3升,煮取3升,分4服。服别相去如人行10里久。

    摘录《千金》卷七引《胡洽方》《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大风引汤处方

    茯苓2两,防风2两,当归2两,白前2两,干姜2两,甘草(炙)2两,大豆1升,生姜3两,独活3两,远志(去心)1两,附子(炮)1两,人参1两,大枣30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男女历节风大虚,手脚曲戾,或变狂走,或悲笑,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5升,煮豆、枣,取1斗,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为5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妇人良方》卷三:大风引汤处方

    小风引汤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各等分。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杏仁5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麦门冬(去心)、石韦(去毛)、五味子、茯苓、菟丝子(酒渍)、干地黄、桂心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益颜色,久服令人耐老轻身。主男子虚羸七伤。用法用量食后以饮服方寸匕,1日3次。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注意忌大酢、生葱、芜荑......
  • 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2两,紫巴戟(去心)1两。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暖元脏,明目,去风毒。主眼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
  • 处方枸杞1斤(分作8分,先用酒润透,1用蜜拌,1用乳拌,1用青盐拌、1用黑芝麻拌,1用川椒拌,1用小茴香拌,1用独活拌,1用菖蒲拌,俱用3钱,各炒,须不变红色为佳,若变黑色便不效)。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肝肾两......
  • 处方白茯苓2斤半(须皮光结实者,去皮,打碎如枣核大,分为8制),黄耆6两(切片,水6钟,煎3钟,煮茯苓1分,干为度),肉苁蓉4两(酒洗,去筋,水6钟,煎3钟,煮茯苓如前),人参6钱(水5钟,煎3钟,煮茯苓如前),甘枸杞6两(水8钟,煎3钟,......
  • 处方茵陈1钱,苍术1钱,白术5分,槟榔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黄病。用法用量作1服。摘录《患雅补》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