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定命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命丹处方

    青黛(研)半钱,蟾酥(干者.酒浸一宿)一钱,干蝎(全者.微炒)七个,麝香(研)一字,白附子(炮为末)半分,天南星(炮.为末)一分。(一本不用天南星)。

    炮制

    上件细研令匀,以粟米粥和圆,如绿豆大,别以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

    治小儿急、慢惊风,天吊撮口,潮发搐搦,奶壮热,昏塞不省。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圆,荆芥薄荷汤下,后困睡无疑。但有患者,先化半圆滴入鼻中,嚏喷者必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定命丹处方

    生龙脑2钱半,真麝香2钱半,桃心7个,柳心7个,蟾酥1皂大。

    制法

    上为细末,端午日为丸,如黄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

    小儿急惊天钓,用中指点水4滴,研1丸,注在二鼻窍中,三嚏以上即效,如三嚏以下,不在医限。慢惊,用浓煎桃、柳枝汤浑头洗浴,不得揩干,生衣裹之,用药如前。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道人方:定命丹处方

    木香1分,夜明沙1分,麝1分,蝉壳3个,胡黄连2钱,金箔5片,银箔5片。

    制法

    上为末,软大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十二种疳。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饮送下,1日3次。

    注意

    忌酸、咸、油腻。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道人方《旅舍》:定命丹别名

    定生丹

    处方

    天麻1分半,青黛1分半,天南星(炮)1两半,腻粉1两半,朱砂(研)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麝香2字,蝎尾14个(炮)。

    制法

    上为细末,以烧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天钓、脐风,撮口搐搦,奶痫壮热。

    用法用量

    定生丹(《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卫生家宝》)。

    摘录《旅舍》《卫生总微》卷十:定命丹处方

    巴豆10个(去油),丁香1两(炒黑色)。

    制法

    上为细末,以煮酒、蜡就剂,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吐逆不止。儿体壮实,有积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米饮汤送下;腹胀,皂儿汤送下;夜啼,朱砂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圣惠》卷八十五:定命丹处方

    蟾酥豇豆大,桑螵蛸1个,独角仙半钱(去皮翅足),牛黄半两(研细),天浆子7个,犀角屑半两,雄黄半两(研细),朱砂半两(研细,水飞过),天竺黄半两(研细),麝香1分(研细),青黛半两(研细),天南星半两,白附子半两,干蝎梢1分,腻粉1分,龙胆半两(去苗)。

    制法

    上药并生用,为末,以猪胆汁为丸,如黄米粒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

    先以温水化破1丸,吹鼻内,得嚏五七声,即以薄荷水送服2丸。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直指小儿》卷一:定命丹处方

    全蝎7个,天麻2钱半,南星(炮)2钱半,白附2钱半,朱砂1钱半,青黛1钱半,轻粉半钱,麝半钱,脑1字。

    制法

    上为末,粟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通利痰热。主小儿急惊,天钓,撮口。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荆芥、薄荷汤调下。可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摘录《直指小儿》卷一《局方》卷十:定命丹别名

    定命丸

    处方

    青黛(研)半钱,蟾酥(干者,酒浸1宿)1钱,干蝎(全者,微炒)7个,麝香(研)1字,白附子(炮,为末)半分,天南星(炮,为末)1分(一本不用天南星)。

    制法

    上为细末,以粟米粥为丸,如绿豆大,别以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天钓撮口,潮发搐搦,奶痫壮热,昏塞不省。

    用法用量

    定命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摘录《局方》卷十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
  • 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
  • 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摘录《证因方论......
  • 别名厚朴丸、厚朴煎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取肉,生用)1两,桂(去粗皮,取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拌令匀,炼蜜......
  • 别名回阳饮处方人参(无者,以蜜炒黄耆1两代之),附子2-3钱,干姜(炒)2-3钱,当归身3钱(如泄泻者,或血热动血者,去之),熟地数钱或1-2两,甘草(炙)1钱,白术3-4钱,黄耆(蜜炒)3钱。功能主治伤寒脉虚将绝,阴阳将脱。白喉,其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