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淡竹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 麦门冬(去心,焙)小麦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中午、临卧空腹时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医学心悟》卷五: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7片 黄芩 知母 麦冬各3克 茯苓6克

    功能主治

    主孕妇火盛,内热而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五《鬼遗》卷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4升,麦门冬3两(去心),黄耆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生姜3两,前胡2两,黄芩2两,升麻2两,远志2两(去心),栝楼2两,大枣14枚,当归1两。

    功能主治

    发背乳痛,已服生地黄汤取利后。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8升,煮竹叶及麦冬1斗,去滓,纳诸药,再煮取3升,分3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三《外台》卷三十八: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切)1升,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炙),枳实1两(炙),栀子1两,人参1两,大黄2两,黄芩3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热肿初起,始欲作痈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服。以愈止。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得效》卷八: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甘草、灯心、枣子、乌豆、车前子。

    功能主治

    诸淋。砂、血淋。

    用法用量

    上不拘多少,以水浓煎汤,代熟水服。

    摘录《得效》卷八《医学心语》卷五: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7片,黄芩1钱,知母1钱,麦冬1钱,茯苓2钱。

    功能主治

    子烦。孕妇火盛内热而烦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语》卷五《鬼遗》卷三:淡竹叶汤处方

    淡竹叶(切)4升(去尖),栝楼4两,通草2两,前胡2两,升麻2两,茯苓2两,黄芩2两,知母2两,甘草2两(炙),石膏末2两,生地黄10两,芍药1两,大黄3两,黄耆3两,当归1两半,人参1两。

    功能主治

    发痈疽,兼结实大小便不通,寒热,已服五痢汤吐出,不得下,大渴烦闷者。

    用法用量

    先以水1斗6升煮竹叶,去叶,取9升,纳诸药后,煮取3升2合,分4服,日3夜1。快利便止,不必尽汤,汤尽不利,便合取利。

    摘录《鬼遗》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回春》卷三:八仙膏别名八汁汤处方生藕汁1盏,生姜汁1盏,梨汁1盏,萝卜汁1盏,甘蔗汁1盏,白果汁1盏,竹沥1盏,蜂蜜1盏。功能主治噎食。用法用量八汁汤(《医学从众录》卷五)。《东医宝鉴·杂病篇》无甘蔗汁,以砂糖代之。摘录《回春》卷三《外科......
  • 《串雅外编》卷三:八仙茶处方杜仲4两(麸皮炒断丝),菟丝子(2两酒浸,制如常)5钱,木鳖子(去油皮)10个,甘草2两(去皮,蜜炙),广木香1两(不见火),小茴香5钱,母丁香大者10个,附子1个(用荞麦面1撮,包煨,良久去面),沉香8钱,诃子......
  • 处方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莲肉、川贝母、山药、白蜜各等分,人乳(另入)。功能主治保养,滋胃保元。主一切杂症虚劳。用法用量滚水冲,不拘时食。摘录《仙拈集》卷三......
  • 处方当归5钱,熟地5钱,甘草2钱,黄耆1两,白芍2钱,天花粉3钱,金银花1两,生地2钱。功能主治一切恶疮初起者。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半饥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四......
  • 处方半夏(姜汁炒)、巴豆霜、当归、乳香、没药、硼砂、血竭、土鳖(倍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杖打极重者。用法用量每服8厘,好酒送下。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引黄宾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