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二姜丸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处方

    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同炒黄,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痹疾,发寒热似疟;亦治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煎杨柳汤,空心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医学启源》卷十一:二姜丸处方

    良姜3两,干姜(炮)3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痼冷,腹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下。

    各家论述

    《医方考》: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日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可以散寒,不滞不寒,痛斯失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十一《百一》卷五引姚医方:二姜丸处方

    干姜2两,陈皮(去白)2两,良姜1两,青皮(去白)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暖脾胃,散寒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五引姚医方《朱氏集验方》卷二:二姜丸处方

    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疟。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遇发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七:二姜丸处方

    良姜(薄切片,炒)1两,干姜(炮,洗,刮去皮)1两,乌梅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稀陈米粥为丸,如绿豆大,候干。

    功能主治

    脏寒,大便血作。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温水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鸡峰》卷十八:二姜丸处方

    良姜1两,干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胃破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八《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处方

    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进美饮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伤。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汤送下。

    注意

    妊娠妇人不宜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糯米不计多少。制法立冬日净淘,水浸,置北墙阴下,至立春日取以为粉。功能主治解暴暑。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 处方寒水石(生)牡蛎(烧)朴消 青黛各30克 轻粉3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烧烫伤,创面破溃疼痛。用法用量新水或油调搽。摘录《活法机要》......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冰霜梅苏丸处方花粉1两,葛根1两,苏叶1两,柿霜2两,薄荷2两,山楂2两,马梅肉5两。制法上为细末,冰糖滓起母子,滚此药面,如黄豆大,再包白糖打如钮扣。功能主治暑湿。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
  • 《疡科心得集》卷下:冰青散别名碧丹(《疡科心得集》卷下)。处方川连 儿茶 青黛 灯心炭各0.9克 西黄0.6克 冰片0.9克 人中白(煅)1.5克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主口糜疳腐,及烂喉头,乳蛾,喉痹,喉疳,喉癣。用法用量吹敷患处。证重者,......
  • 《古今名方》引易玉泉家传方:冰香散处方苦瓜霜20g,硼砂20g,朱砂5g(水下),冰片5g,胆矾5g,雄黄精5g,人中黄5g,麝香3g,制僵蚕3g。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泄热消肿,祛腐止痛。主风热乳蛾(急性扁桃体炎)。用法用量以喉枪或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