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矾石散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六:矾石散别名

    矾石藜芦散

    处方

    矾石6铢,藜芦6铢,瓜蒂2-7枚,附子11铢。

    制法

    上药各为末,合和。

    功能主治

    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

    用法用量

    矾石藜芦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六《医心方》卷七引《令李方》:矾石散处方

    矾石1分(烧),细辛1分,白芷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阴劳创,生息肉,烂破痛。

    用法用量

    以温水洗创,乃粉之。

    摘录《医心方》卷七引《令李方》《眼科锦囊》:矾石散处方

    独头蒜、明矾。

    制法

    先取独头蒜生者,捣烂,去滓,纳明矾,阴干为末。

    功能主治

    眼目昏花,风眼疫眼,偏正头痛,其余病毒结于胸中者。

    用法用量

    每用自3-5分,白汤送下。其效缓和,能得快吐。

    摘录《眼科锦囊》《普济方》卷二九六:矾石散处方

    白矾2两,硼砂2钱,辰砂半钱,麝香50文,绿矾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痔。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点在痔上,即化作水出。上药5-7日了,便使后药:土朱5文,牡蛎5文,白及5文,为细末,敷在痔上,自然干,脱落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普济方》卷二五四:矾石散别名

    吹鼻散、仓公散

    处方

    生矾石1分(以水和赤土裹之,炭火3斤,烧两炊久,取出去赤土)。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鬼气排击,心腹刺痛,吐下血,死不知,及卧魇啮踵不觉者,诸恶毒病。

    用法用量

    吹鼻散、仓公散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四《普济方》卷二一六引《余居士选奇方》:矾石散别名

    矾蛎散

    处方

    矾石(烧令汁尽)、牡蛎(熬)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丈夫、妇人遗尿不知出时。

    用法用量

    矾蛎散(《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六引《余居士选奇方》《杨氏家藏方》卷四:矾石散处方

    白矾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脐腹急胀。

    用法用量

    用水和面条,作圈子,围脐高1寸许,纳安矾末,以冷水逐旋滴矾末上,令湿透,更以水滴,觉内冷透,即小便通。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圣济总录》卷一八一:矾石散处方

    白矾(熬令汁枯)半两,龙骨半两,铅丹(炒)半两,麝香1分,竹蚛(末)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聤耳,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

    先用绵杖子拭干耳内,以药少许掺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圣济总录》卷一二七:矾石散处方

    白矾(烧令汁枯)半两,李白皮1分,桃白皮1分,独活(去芦头)1分,知母(焙)1分,生干地黄1分,雌黄(研)1分,猬皮(炙焦)3分,白术3分,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00枚,青黛(研)1分,斑蝥(去足翅,糯米炒)1分,白芷1分,柏枝1分,芍药1分,海苔1分,当归(焙)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蚍蜉瘘,始发在项,如患伤寒。此因吃食中有以蚍蜉,其根在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温水调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圣济总录》卷一一五:矾石散处方

    矾石(烧令汁尽,研)1分,食盐(研)1分。

    制法

    上各为细散。

    功能主治

    聤耳出脓汁。

    用法用量

    先以纸捻子拭去脓汁令干,次以盐掺之,次又以矾石掺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圣济总录》卷一○一:矾石散处方

    矾石(烧令汁尽)1分,白石脂1分,白蔹3分,杏仁(汤浸,去皮,研)半两。

    制法

    上为散。以鸡子白调令匀,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

    面皯疱,令光白。

    用法用量

    临卧时,先用浆水洗面,后涂药,明旦以井花水洗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千金》:矾石散处方

    矾石(烧)。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耳卒肿,出脓水。耳聋不愈,有积虫。

    用法用量

    每以苇管吹少许入耳中,每日3-4次;或以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千金》《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方》:矾石散处方

    吴白矾8分(烧汁尽),麻勃1分,青木香2分,松脂4分。

    制法

    上为末。先消松脂,后入药末。

    功能主治

    通耳。主耳出脓水。

    用法用量

    每用取如枣核大,净拭以塞耳。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方》《外台》卷二十二引《必效方》:矾石散处方

    矾石(烧令汁尽)8分,藜芦(炙)8分,防风8分,细辛8分,干姜8分,白术8分,椒(汗)8分,甘草(炙)8分,蛇床子8分,附子(炮)8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牙齿疼痛,风龋虫食,挺根出,齿已落者。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温酒半升,搅调含之,漱吐勿咽之,1日3次。更以空酒漱去药气,然后吃食,百日齿已落者还生。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必效方》《普济方》卷三○一引《海上方》:矾石散处方

    白矾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阴囊上生湿疮,黄水流注,有妨行步。

    用法用量

    入冷水内洗疮,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引《海上方》方出《海上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八:矾石散处方

    明矾5钱,麝香1分。

    功能主治

    口气臭。(匿虫)齿。

    用法用量

    上药相和,搽齿上。

    摘录方出《海上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八《千金翼》卷十一:矾石散处方

    矾石(上上白者)。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目翳及胬肉。

    用法用量

    每用如黍米大,纳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1日1次。其病逐恶汁出尽,日日渐自薄,便愈。

    摘录《千金翼》卷十一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矾石散别名

    矾石滑石散

    处方

    矾石5两,滑石5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湿疸之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黑黄,7-8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小腹满者,亦一身尽黄,目黄,腹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矾石滑石散(《三因》卷十)。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方出《干金》卷六,名见《杨氏家藏方》卷二十:矾石散处方

    白矾6铢,石硫黄6铢,白附子6铢。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面(黑干)(黑曾)。

    用法用量

    以酢1盏,渍之3日,夜净洗面,敷之。

    注意

    莫见风日21日。

    摘录方出《干金》卷六,名见《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矾石散处方

    矾石2分(熬),甘草半分(炙),大黄1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妇人阴肿坚痛。

    用法用量

    取枣大,绵缠,导阴中。20日即愈。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矾石散处方

    矾石、乌贼骨、黄连、赤石脂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聤耳出脓汁。

    用法用量

    以绵裹如枣核,纳耳中,每日3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方出《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矾石散处方

    矾石(熬令汁枯)1两,铅丹(炒)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耳聋,有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半字,掺入耳中。

    摘录方出《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白木3两,厚朴(炙)3两,人参3两,茯苓3两,吴茱萸3两,陈曲3两,麦糵3两,芎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消谷下气。主饮食不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 处方山楂、枳实、大茴、吴萸、荔枝核。功能主治疝气。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处方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董汉良方......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解散处方人参、茯苓、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藿香(去土),各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疗劳伤过度,骨......
  • 处方当归1两,白芍药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川芎半两,桂半两,柴胡半两,熟地黄1两。功能主治小儿泄泻,发热,手足梢疼。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三岁1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不拘时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