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附子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附子粥处方

    附子7.5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末。

    功能主治

    治冷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日煮粥时纳药3~6克,空腹时食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太平圣惠方》:附子粥处方

    炮附子10克 炮姜15克 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两药捣细,过箩为末,每取10克,与米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湿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绞痛、喜按喜暖者。

    用法用量

    空腹食用。

    摘录《太平圣惠方》《药粥疗法》:附子粥处方

    制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葱白2根,红糖少许。

    制法

    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主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泻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阳气衰弱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

    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葱、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温热食用,一般以3-5天为1疗程。

    注意

    附子有小毒,煮粥时应选用制附子,且从小剂量开始为妥。对于热证实证的病人,不可服食。

    摘录《药粥疗法》《圣惠》卷九十六:附子粥处方

    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冷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煮粥,纳药1钱食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更多中药材
  • 别名八物定志丸、八味定志丸、八物远志丸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菖蒲1两,茯神(去木)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半两(炒),人参1两(炒,去芦),牛黄2钱(别研)。制法上为细末,次研入牛黄,炼蜜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
  • 处方人参(去芦)1两,远志(煮,去心)1两,茯神(去木)1两,酸枣仁(去皮,微炒)1两(别研),朱砂(别研)半两,紫石英(火煅,醋淬7次,别研水飞)半两,石菖蒲(米泔浸一宿)半两,乳香(别研)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八物汤别名八物散(《医学人门》卷四)。处方桂心 当归 川芎 前胡 防风各22.5克 芍药45克 甘草(炙)茯苓各15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厥阴伤风,恶风体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 处方当归2钱,香附2钱,鹿茸(醋炙,如热少用)2钱,川芎2钱,熟地2钱,白术2钱,山萸2钱,小茴2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妇人二十一二,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或如梅汁,或片,或二三月不行,潮热,咳嗽,饮食不思,四肢困倦。用法用量分4帖。加生姜3......
  • 处方党参、黄耆、玉竹、白术、山药、百合、燕窝、桂圆肉。功能主治劳碌伤气,音哑难言。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