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桂苓甘露散

    《宜明论方》卷六:桂苓甘露散别名

    桂苓白术散(《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

    茯苓30克(去皮)甘草60克(炙)白术15克 泽泻30克 官桂15克(去皮)石膏60克 寒水石60克 滑石120克 猪苓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清暑泄热,化气利水。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小儿吐泻惊风等。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摘录《宜明论方》卷六《儒门事亲》卷十二:桂苓甘露散处方

    官桂 人参 藿香各15克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30克 滑石60克 木香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暑利湿,益气和中。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及水泻不止,疟疾等。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白汤调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宣明论》卷六:桂苓甘露散别名

    桂苓白术散、桂苓甘露饮

    处方

    茯苓1两(去皮),甘草2两(炙),白术半两,泽泻1两,桂半两(去皮),石膏2两,寒水石2两,滑石4两,猪苓半两(1方不用猪苓)。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中暑,湿热内甚,头痛,口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伤暑吐血;痢疾。

    用法用量

    桂苓白术散(原书同卷)、桂苓甘露饮(《伤寒直格》卷下)。

    摘录《宣明论》卷六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半夏40枚(汤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双仁)40枚,猪牙皂荚(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绞取汁熬成膏,入众药),礞石(研细,炒)5钱,丁香2钱,木香2钱,沉香2钱,槟榔半两,腻粉1分,硇砂1分,粉霜1......
  • 处方陈皮1钱,白术1钱5分,半夏1钱2分,干姜(炒)8分,神曲(炒)1钱,三棱(醋炒)1钱,莪术(醋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山楂(去核)1钱,枳实(炒)1钱,砂仁7分(炒),麦芽(炒)8分。功能主治过食寒冷硬物及生瓜果,致伤太阴,厥阴......
  • 组成半夏一钱(10克)、秫米五钱(15克)。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功效化痰和胃。主治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症。1.失......
  •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方:半夏竹茹汤处方姜半夏12克,姜竹茹12克,旋复花12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沉香曲9克,豆蔻9克,川楝子9克,川朴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急性子15克,......
  • 处方半夏适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治疗鸡眼30余例,未见复发。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摘录《外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