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谷疸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谷疸丸处方

    苦参90克(锉)龙胆30克(去芦头)牛胆1枚(干者)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中佛郁不安而发黄。

    用法用量

    每次以生麦门冬汁送下10丸。日三四服。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订严氏济生方》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谷疸丸别名

    苦参丸(《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

    苦参90克 龙胆草30克 栀子(去皮,炒)15克 人参23克

    制法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胃蓄瘀热,食谷不消,致生谷疸,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

    用法用量

    以大麦煮饮送下50丸,日服三次。不知,稍加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济生》卷四:谷疸丸处方

    苦参3两,龙胆1两,牛胆1枚。

    制法

    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谷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用热水或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三因》卷十:谷疸丸别名

    苦参丸

    处方

    苦参3两,龙胆草1两,栀子(去皮,炒)半两,人参3分。

    制法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谷疸,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趺阳脉紧而数。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者。

    用法用量

    苦参丸(《得效》卷三)。

    摘录《三因》卷十《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谷疸丸处方

    苦参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牛胆1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谷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姜汤送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八味丸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八味丹处方朱砂1两,磁石1两,赤石脂1两,代赭石1两,人中黄1两,禹余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糯米汤为小丸。功能主治补精髓,壮筋骨,益心智,理虚损,明目益睛,安神定惊。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
  •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
  • 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
  • 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摘录《证因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