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苦参90克(锉)龙胆30克(去芦头)牛胆1枚(干者)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中佛郁不安而发黄。
每次以生麦门冬汁送下10丸。日三四服。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订严氏济生方》补。
苦参丸(《世医得效方》卷三)。
苦参90克 龙胆草30克 栀子(去皮,炒)15克 人参23克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治胃蓄瘀热,食谷不消,致生谷疸,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
以大麦煮饮送下50丸,日服三次。不知,稍加之。
苦参3两,龙胆1两,牛胆1枚。
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谷疸。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用热水或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苦参丸
苦参3两,龙胆草1两,栀子(去皮,炒)半两,人参3分。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谷疸,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趺阳脉紧而数。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者。
苦参丸(《得效》卷三)。
苦参3两。
上为细末,用牛胆1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姜汤送下。
苦参90克(锉)龙胆30克(去芦头)牛胆1枚(干者)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中佛郁不安而发黄。
用法用量每次以生麦门冬汁送下10丸。日三四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订严氏济生方》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谷疸丸别名苦参丸(《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苦参90克 龙胆草30克 栀子(去皮,炒)15克 人参23克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蓄瘀热,食谷不消,致生谷疸,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
用法用量以大麦煮饮送下50丸,日服三次。不知,稍加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济生》卷四:谷疸丸处方苦参3两,龙胆1两,牛胆1枚。
制法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用热水或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三因》卷十:谷疸丸别名苦参丸
处方苦参3两,龙胆草1两,栀子(去皮,炒)半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疸,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趺阳脉紧而数。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者。
用法用量苦参丸(《得效》卷三)。
摘录《三因》卷十《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谷疸丸处方苦参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牛胆1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姜汤送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