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红花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红花散处方

    干荷叶 牡丹皮 当归 红花 蒲黄(炒)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产后血昏、血崩,胞衣不下;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酒煎和滓温服。如胞衣不下,以榆白皮末煎汤调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朱氏集验方》卷十:红花散处方

    好红花(细擘)苏枋木(捶碎)当归各等分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妇女经脉不通,血膈。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以水300毫升,先煎红花、苏木,然后入酒150毫升及当归,再煎至200毫升。每服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医钞类编》卷二十二:红花散处方

    头红花1两,真冰片5分,官桂(去粗皮)1钱,明朱砂1钱,白芷3钱,生军5钱,当门麝4分,乳香5钱,儿茶2钱,全当归(晒干,研末)1两,血竭3钱,明雄黄1钱,没药3钱。

    制法

    上药不见火,生研极细末,用瓷瓶封固收贮。

    功能主治

    金刃、跌打伤。

    用法用量

    每用3钱,一半用滴烧酒调敷伤处,血溢者不须敷;一半用黄酒冲服。如伤口较多者,外敷自宜加倍,伤轻者只须外敷,不用冲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二十二《圣惠》卷三十七:红花散处方

    红花1两,诃黎勒3枚(兼核生用),川朴消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酒半中盏,水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赤马通1合,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外科真诠》卷上:红花散处方

    生耆3钱,当归3钱,红花3钱,生地3钱,荆芥叶1钱5分,贝母1钱,茯苓2钱,黄柏2钱,菊花根3钱。

    功能主治

    足丫发及手丫发。

    用法用量

    内服。外用酒蜜捣菊花叶、芙蓉叶敷之。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伤科方书》:红花散处方

    酒醉土鳖、醋煅古钱、炙乳香、炙没药、苏木节、巴霜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刑杖伤。

    用法用量

    一板1厘,水、酒调服。

    摘录《伤科方书》《外科真诠》卷下:红花散处方

    红花1钱,归尾1两,没药2钱,苏木5分,甲珠1片,银花4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腿痈。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妇科玉尺》卷一:红花散处方

    当归1两,没药2钱半,红花2钱半,官桂2钱半,赤芍2钱半,苏木2钱半,青皮2钱半。

    功能主治

    妇女血气。

    摘录《妇科玉尺》卷一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红花散处方

    红花1分,白矾1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聤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纳耳中。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保命集》卷下:红花散处方

    干荷叶、牡丹皮、当归、红花、蒲黄(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血晕,胞衣不下,血崩,月事不调,及远年干血气。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酒煎和滓温服。如胞衣不下,另用榆白皮研末煎汤,调服半两。

    摘录《保命集》卷下《名家方选》:红花散处方

    红花2钱半,忍冬2钱半,黄芩2分,连翘2分,槟榔1分半,木通1分,桔梗1分,大黄3分。

    功能主治

    杀疳虫,消胎毒。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名家方选》《仙拈集》卷三:红花散处方

    红花1撮。

    功能主治

    产后恶血上冲。

    用法用量

    酒1钟,煎数沸,入童便2盏,乘热灌下。

    如去血过多,发晕者,加当归1两,川芎5钱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胎产新书·女科秘要》卷三:红花散别名

    红花汤

    处方

    红花8分,黄芩8分,苏木8分,花粉6分。

    功能主治

    推血下行。主妇人月经从口鼻出,五心发热,咳嗽气急。

    用法用量

    红花汤(《叶氏女科》卷一)。先服红花散七帖,再服冬花散止嗽下气,不须5-7帖即安。

    摘录《胎产新书·女科秘要》卷三《银海精微》卷上:红花散处方

    红花、连翘、当归、生地黄、紫草、大黄、甘草、赤芍药。

    功能主治

    清热散瘀。主小儿疹痘入眼,初觉眼中赤涩,疼痛泪出,怕日羞明难开,久发变为白膜。

    用法用量

    《金鉴》本方用量:各五分。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伤寒总病论》卷六:红花散处方

    红花、荷叶、姜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产后,血晕欲绝。

    用法用量

    加炒生姜,小便调下2钱。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半升,牡蛎半升,雷丸半升,沙参1升,苦参1升,玄参1升,丹参1升,大黄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惊痫。用法用量水3斗,苇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许,去滓,先以3指染药汁注儿口2-7次,大染手,湿吻、额、腹、背,以后如炊物温之再浴,......
  • 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
  • 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摘录《证因方论......
  • 别名厚朴丸、厚朴煎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取肉,生用)1两,桂(去粗皮,取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拌令匀,炼蜜......
  • 别名回阳饮处方人参(无者,以蜜炒黄耆1两代之),附子2-3钱,干姜(炒)2-3钱,当归身3钱(如泄泻者,或血热动血者,去之),熟地数钱或1-2两,甘草(炙)1钱,白术3-4钱,黄耆(蜜炒)3钱。功能主治伤寒脉虚将绝,阴阳将脱。白喉,其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