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藿香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藿香汤处方

    藿香 人参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术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丝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2两,白术2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调中顺气,消痰利膈。主气逆上盛,头目昏眩,不思饮食,时发恶心,或作中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普济方》卷三五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1两,当归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半,赤茯苓1两半,黄耆1两半,木瓜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霍乱吐利,腹痛转筋,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1方用姜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藿香汤处方

    藿香(去梗)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曲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呕逆,不下食,心腹虚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重订通俗伤寒论》:藿香汤处方

    杜藿香1钱半,制香附1钱半,小青皮1钱半,生枳壳1钱,苏薄荷1钱,青连翘1钱。

    功能主治

    理气辟秽。主痧因气郁者。

    用法用量

    略煎数沸,稍冷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圣济总录》卷八十八: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去芦头,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令黄)半两,枇杷叶10片(拭去毛,炙)。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久虚,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圣济总录》卷二十六: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1两,当归(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木瓜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霍乱转筋,呕吐不止,闷绝。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千金》卷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1两,生姜3两,青竹茹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

    小儿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藿香汤专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气,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乱。

    摘录《千金》卷五《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1两,丁香1分,白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呕哕不定,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呷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圣济总录》卷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汤去白,焙)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独活(去芦头)1分,草豆蔻(去皮)半两,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汤洗7遍,焙干)2两,芎1分,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中风。多汗恶风,身体怠情,四肢不欲动,面色黄,不嗜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圣济总录》卷三十二:藿香汤处方

    藿香半两,竹茹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枇杷叶(去毛,姜汁炙)半两,人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胃气未和,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嵩崖尊生》卷十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7分,猪苓7分,泽泻7分,茯苓1钱,半夏5分,干葛7分,花粉1钱,陈皮5分,姜连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小儿暑月湿热,上吐下泻。

    用法用量

    小便不利,加滑石;腹痛,加白芍;暑,加香薷;虚弱,加人参、白术、茯苓、藿香、木香、干葛、炙草;久,加山药、扁豆、肉蔻;将成慢惊,加细辛2分,天麻1钱,白附8分,全蝎1个。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三因》卷十一:藿香汤处方

    藿香半两,人参半两,桂心半两,桔梗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1两(汤洗,用姜汁制)。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惙惙短气;或大病将理不复,胃气无以养,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入炒姜丝1分,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一《痧胀玉衡》卷下:藿香汤别名

    金四、四号否象方

    处方

    藿香4分,香附4分,薄荷7分,枳壳1钱,山楂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

    痧有因于秽气者。

    用法用量

    金四(《痧症全书》卷下)、四号否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痧症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有玄胡索一钱。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医彻》卷二:藿香汤处方

    藿香、紫厚朴(姜制)、茯苓、木瓜、车前子(焙,研)2钱,泽泻1钱,枳壳1钱,广皮1钱,葛根1钱。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交作。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有食,加砂仁末1钱;烦渴,去藿香,加紫苏1钱;面食,入莱菔子1钱;着气,入青皮7分,木香3分。

    注意

    切戒米饮,直待痛止觉饥,方可与之。

    摘录《医彻》卷二《普济方》卷三九五:藿香汤处方

    藿香3两,白扁豆(姜制)1两半,厚朴(姜制)1两半,白茯苓1两半,甘草(炙)1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惊吐并热吐。

    用法用量

    加酒、水煎服。子母同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圣济总录》卷三十九: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3分,枇杷叶(炙去毛)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白茅根1两,干木瓜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吐逆,冷热不调,心膈烦满,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面曲(锉,炒)2两,白术2两,草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锉)1斤,生姜(切)1斤,大枣1斤,半夏4两(以上4味同捣烂,慢火炒干),甘草(炙)4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虚,饮食易伤,每至秋夏,脏腑不调,气逆痰呕,腹胀虚鸣。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卫生总微》卷十六:藿香汤处方

    藿香(去土)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发疟不止。

    用法用量

    服灵豆膏后,续服本方补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藿香汤别名

    藿香散

    处方

    藿香(去梗)半两,白芷1两,缩砂(去皮)1两,丁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

    藿香散(《卫生总微》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1两,厚朴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1分,枇杷叶(炙去毛)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气不调,胸膈痞滞,升降不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3个(擘),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藿香汤处方

    藿香(去梗)2钱,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钱(用作面饼,焙干),木香1分,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钱,甘草(炙)1分,诃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圣济总录》卷四十六:藿香汤处方

    藿香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益智(去皮,微炒)1两,缩砂蜜(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半两,白芷(锉,炒)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补暖脾胃,止吐逆,利胸膈,进饮食。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

    方中白茯苓,原书卷五十四改为赤茯苓,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饮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更多中药材
  • 《杨氏家藏方》卷九:八仙丸处方肉苁蓉 牛膝 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当归(洗,焙)60克 附子(炮,去皮、脐)60克 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3克(别研)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
  • 《洞天奥旨》卷六:八仙丹处方大黄6克,金银花120克,当归尾30克,玄参60克,柴胡9克,炒栀子9克,黄柏9克,贝母9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行气。主湿热下注。(阴囊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洞天奥旨》卷六《伤科方书......
  • 处方熟干地黄30两,五味子4两,天门冬12两(去心,焙),菖蒲6两,远志4两(去心),石韦4两(去毛),白茯苓2两,桂心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服三十日力倍于常,六十日气力盛,众病皆除,三百日行及奔马,五百日毒害不能中,千日夜视有光。主......
  • 处方雷丸1两,锡灰1两半,白芜荑1两,木香1两(不见火),锦纹大黄1两,槟榔12两(鸡心者),使君子1两(取净),黑丑头末3两(不见火)。制法上为细末,加葱白1斤,煮沸,露1宿,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驱虫,化积,消气。主男子、妇人、小儿外......
  • 处方何首乌4钱,地骨皮4钱,茯苓4钱,党参2钱,生地黄2钱,熟地黄2钱,天门冬2钱,麦门冬2钱。功能主治身体虚弱,精神疲倦。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家庭治病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