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耆饮子

    《圣惠》卷七十八:黄耆饮子处方

    黄耆(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1两,牡蛎1两半(烧为粉)。

    制法

    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

    产后体羸瘦,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心神虚烦,汗出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入葱白5茎,豉50粒,煎至5-6分,去滓,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圣惠》卷六十二:黄耆饮子处方

    黄耆1两(锉),栝楼根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玄参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赤茯苓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

    制法

    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

    发背,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女科百问》卷上:黄耆饮子处方

    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当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1分,远志1分,麦子1分(一方用麦门冬),人参1分,吴术1分,甘草3铢。

    功能主治

    妇人血气不足,夜间虚乏,有汗倦怠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黄耆饮子处方

    黄耆3两,车前子1两,细辛1两,黄芩1两,五味子1两,防风1两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胎风赤烂外障。

    用法用量

    以水1盏,散1钱,煎至5分,食后去滓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黄耆饮子处方

    生黄耆4钱,荆芥穗2钱,云苓2钱,归身2钱,忍冬3钱,防风1钱,白芷1钱(香者),连翘1钱(去心),甘草8分。

    功能主治

    湿疥,脓疥。

    用法用量

    上加大枣10枚,水煎,温服。

    湿疥,加制乳香1钱5分;脓窠疥,加木通1钱5分。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济生方》卷一:黄耆饮子处方

    黄耆(蜜炙)1两半,当归1两(去芦,酒侵),紫菀1两(洗,去须),石斛1两(去根),地骨皮1两(去木),人参1两,桑白皮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鹿茸1两(酒蒸),款冬花1两,半夏半两(汤泡7次),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温补荣卫。主诸虚劳损,四肢倦怠,骨节酸疼,潮热乏力,自汗怔忡,日渐黄瘦,胸膈痞塞,不思饮食,咳嗽痰多,甚则唾血。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生姜7片,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唾血不止者,加阿胶,蒲黄各半两。

    注意

    枯燥者,不宜进。

    摘录《济生方》卷一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白痢。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清水米饮送下。摘录《直指》卷十四......
  • 处方艾叶1握,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大便下脓血。用法用量新水1大盏,煎至6分,入生姜汁3大匙,稍热服。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小便,消肿。主痢后或产后虚肿,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酒调下。注意忌猪肉、生葱、生菜。摘录《鸡峰》卷十九......
  • 处方艾叶1钱半,柏子仁(去净油)1钱半,山萸肉1钱半,丹皮1钱半,大生地3钱,白莲肉(去心)2钱,真山药2钱,泽泻1钱,生荷叶1张(干者不效)。功能主治鼻血不止,无论虚实至重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验方新编》卷一......
  • 处方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摘录《内经拾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