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药散

    《圣惠》卷十:黄药散处方

    黄药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槟榔半两,郁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胆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川朴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发热,面目赤黄,烦躁欲走,如见鬼神,谵语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鸡子清调下;蜜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黄药散处方

    黄药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鼻衄,可及一斛已来,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新吸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圣惠》卷三十三:黄药散别名

    黄药膏

    处方

    黄药1两,木香1两,川大黄3两(锉)。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斑豆疮入眼。

    用法用量

    黄药膏(《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黄药散处方

    黄药。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井水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片玉心书》卷五:黄药散别名

    黄柏散

    处方

    黄柏、白枯矾、海螵蛸、滑石、龙骨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者。

    用法用量

    黄柏散(《幼幼集成》卷四)。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黄药散处方

    黄药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1匙投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艾叶62g,雄黄6g,防风62g,花椒6g。功能主治慢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泛发性神经皮炎。用法用量煎水熏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圣惠》卷二十八:艾叶煎丸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冷劳,脐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劳后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摘录《圣惠》卷二十......
  • 处方艾叶15克 生姜25克 鸡蛋2个制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吃蛋饮汤,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处方干艾叶15克(鲜者30克)南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艾叶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红糖加水煮为稠粥。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用法用量月经过后3天服,月经来前3天停。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注意凡阴虚血......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