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健脾汤

    《医学集成》卷二:健脾汤处方

    条参、北耆、焦术、茯苓、枣仁、砂仁、白蔻、桂圆、煨姜。

    功能主治

    脾虚噎膈。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傅青主女科》卷下:健脾汤处方

    人参3钱,白术3钱,当归3钱,白茯苓1钱,白芍1钱,神曲1钱,吴萸1钱,大腹皮4分,陈皮4分,砂仁5分,麦芽5分。

    功能主治

    妇人伤食,误服消导药成胀,或胁下积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健脾汤别名

    乌头建脾散、建脾散

    处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胃虚泄泻,老人冷泻。

    用法用量

    乌头建脾散(《鸡峰》卷十二)、建脾散(《鸡峰》卷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何氏济生论》卷五:健脾汤处方

    人参2钱5分,茯神2钱5分,龙眼肉2钱5分,黄耆2钱5分,枣仁(炒,研)2钱5分,白术2钱5分,木香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健忘。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健脾汤处方

    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15g,甘草3g,瓦楞子12g。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缓急止痛,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中脘疼痛,呕恶泛酸,精神疲乏,纳食减少,脉濡细或虚而无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等偏于脾胃虚寒者。

    用法用量

    脾虚不能运化,加炒麦芽、炒谷芽各12g,肉桂1.5~3g;脾虚湿盛,加苍术、厚朴各9g;脾虚不能统血,加当归、黄耆、阿胶、仙鹤草;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加旋覆花、代赭石。

    摘录《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幼科直言》卷五:健脾汤处方

    广藿香、白芍(炒)、白术(炒)、白茯苓、苡仁、陈皮、甘草、车前子。

    功能主治

    小儿病后失调,元气有亏,脾虚作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胎产秘书》卷上:健脾汤处方

    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芍1钱,神曲1钱,川芎7分,陈皮5分,炙甘草5分,砂仁5分,腹皮5分。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臌胀,误用消导药。

    用法用量

    伤食,加麦芽5分;伤冷物腹大痛,加茱萸1钱。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摘录《内经拾遗》卷一......
  • 处方生艾(捣,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虫,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先吃,令虫闻香,然后即饮1升。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处方艾1两(锉细)。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酽醋半升,煎取浓汁,去滓,涂摩癣上,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外台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汤别名葶苈苦酒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处方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苈(熬,杵膏)9克 生艾汁(无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捣取汁)100毫升功能主治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发狂烦躁,面赤嚼痛。用法用量上药煎取......
  • 处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烧灰细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