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减小柴胡汤

    《云岐子脉诀》: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去苗)黄芩各30克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 白芍药24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恍偬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医学心悟》卷三: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 秦艽 赤芍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4.5克 生姜1片 桑枝6克

    功能主治

    治疟疾。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热多者,加黄芩3克;寒多者,加黑姜l.5克;口渴甚者,加知母3克、贝母4.5克;呕恶,加半夏、茯苓各3克、砂仁2.1克、生姜2片;汗少者,加荆芥3克、川芎1.5克;汗多者,去秦艽,减柴胡一半,加人参3克、白术4.5克;饮食停滞,胸膈饱闷,加麦芽、神曲、山楂、厚朴各3克;如欲止之,加白蔻仁2.4克、鳖甲(醋炙)6克,更另用止疟丹1~2丸截之;若体虚气弱,加人参、黄耆、白术各6克、当归、茯苓各3克;久病成疟母,加白术3克、木香、枳实各15克、鳖甲6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圣济总录》卷二十四: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去苗)2两,黄芩(去黑心)3分,半夏(汤洗去滑)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1合,干姜(炮)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

    伤寒5-6日,往来寒热,或微热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普济方》卷三六九: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净柴胡1两(去芦),人参3钱(去芦),半夏(汤洗7次切作片子)2钱半,甘草(炙)2钱半,防风(去芦)3钱。

    功能主治

    小儿伤风伤寒,疮疹阴阳不和,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及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热甚大便秘涩,加大黄。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4钱,人参3钱,竹茹3钱,伏龙肝6钱,黄芩4钱,生姜1两(切片),陈皮3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

    伤寒2-3日,胃腑为寒热所困,饮食入口,少顷即吐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

    本方以柴胡为君,柴胡乃清扬之品,能升阳益胃;竹茹、黄芩乃清凉之品,能泄热保胃;陈皮、甘草乃温和之品,能温寒开胃;人参能扶正养胃;生姜能解郁助胃;伏龙肝能补脾调胃,胃气和则呕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慈航集》卷下: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1钱,半夏2钱,当归8钱,秦艽1钱5分,青皮1钱5分,草蔻仁1钱(研),独活1钱5分,炒枳壳1钱5分,甘草5分,煨姜3钱,大枣3个。

    功能主治

    劳倦受寒停滞而为劳疟,初病恶寒甚热亦甚,周身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如恶心呕吐,加藿香3钱;胸口饱胀,加槟榔1钱5分,炒山楂3钱;口干,加花粉2钱;热重不退,加炒黄芩1钱5分,赤芩2钱。

    摘录《慈航集》卷下《温病条辨》卷二: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3钱,黄芩2钱,人参1钱,丹皮1钱,白芍2钱(炒),当归1钱5分(土炒),谷芽1钱5分,山楂1钱5分(炒)。

    功能主治

    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者。

    用法用量

    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温服。

    各家论述

    本方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浅,合黄芩两和阴阳之邪;以人参合谷芽,宣补胃阳;丹皮、归、芍,内护三阴;谷芽推气分之滞,山楂推血分之滞;谷芽升气分,故推谷滞;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滞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会约》卷四: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钱半,半夏1钱,人参(弱者用之)1钱,甘草1钱,白芍1钱,当归钱半,黄芩钱半。

    功能主治

    伤寒邪热乘肝鼻衄。

    用法用量

    水煎,另用百草霜(松柴烧者不用)、血余(即头发,烧灰存性)、蒲黄(炒黑)各3分,研细末,以上汤药调服。或加阿胶。

    摘录《会约》卷四《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鳖血柴胡1钱,光桃仁3钱,归尾1钱半,粉丹皮2钱,酒炒黄芩1钱,杜红花1钱,生地2钱,益元散3钱(包煎)。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7-8日,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

    各家论述

    此方君以柴、芩和解寒热,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佐以生地、丹皮凉血泄热,以清解血中之伏火,使以益元滑窍导瘀,从前阴而出。此为和解寒热,热结血室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辨证录》卷五: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1钱5分,茯苓3钱,黄芩1钱,甘草1钱,陈皮5分,天花粉1钱。

    功能主治

    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育婴秘诀》卷二: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人参、柴胡、甘草、麦冬、生地、木通、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小儿变蒸过,如蒸不除者,调其乳母。

    用法用量

    淡竹叶为引,水煎,食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云歧子脉诀》卷三: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知母半两,半夏(制)半两,茯苓半两,炙甘草3钱,白芍药8钱。

    功能主治

    心中恍惚、多悸惊、血虚烦热。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卷三方出《伤寒论》,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二: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证见腹中痛者。

    摘录方出《伤寒论》,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二《幼科金针》卷上: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黄芩、甘草、青蒿、丹皮、熟半夏。

    功能主治

    小儿潮热。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加减小柴胡汤处方

    人参(去芦),北柴胡(去芦)4两,黄芩(去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半夏(泡7次,切)1两1分。

    功能主治

    伤寒3-4日,传少阳胆经,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大枣3枚,煮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嗽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北五味子2两,干姜半两;若胁下满痛者,去枣,每服加煅过牡蛎半钱;若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1两半;妇人经脉适行,或适断,寒热如疟,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每服加生干地黄1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赤茯苓2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1两半;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用4分之1;若渴者,去半夏,更加人参3分,栝楼根2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更多中药材
  • 《脾胃论》卷下: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
  • 《脾胃论》卷下: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
  • 处方半夏(汤洗7遍)半两,白芷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诸鲠。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调下。即呕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处方半夏40枚(汤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双仁)40枚,猪牙皂荚(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绞取汁熬成膏,入众药),礞石(研细,炒)5钱,丁香2钱,木香2钱,沉香2钱,槟榔半两,腻粉1分,硇砂1分,粉霜1......
  • 处方陈皮1钱,白术1钱5分,半夏1钱2分,干姜(炒)8分,神曲(炒)1钱,三棱(醋炒)1钱,莪术(醋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山楂(去核)1钱,枳实(炒)1钱,砂仁7分(炒),麦芽(炒)8分。功能主治过食寒冷硬物及生瓜果,致伤太阴,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