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味犀角地黄汤

    《医学探骊集》卷四: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牛角2钱,生地黄5钱,丹皮2钱,白芍3钱,滑石4钱,酒黄芩5钱,炒栀子4钱,竹叶1钱,木通3钱。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再以复元散闻之。

    各家论述

    犀角地黄汤已是寒凉之品,又加栀子清上焦之热,酒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竹叶引诸热从小便出,热去血不妄行,而鼻衄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四《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牡丹皮、生地、大黄、赤芍。

    功能主治

    阳证将解,衄血不尽,或阳热已深,吐血不尽,留在上焦,为痰血结胸,手不可近,但漱水不欲咽,喜忘如狂,大便黑,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如血未下,加桃仁、红花、枳实。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伤寒六书》卷三: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磨,无以升麻代),生地黄1钱5分,芍药6分,桔梗6分,当归6分,陈皮6分,甘草3分,红花3分,牡丹皮(去骨)8分。

    功能主治

    伤寒烦躁,漱水不下咽,属上焦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

    方中犀角用量原缺。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顾氏医径》卷四: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生地、白芍、丹皮、枳壳、黄芩、桔梗、陈皮、百草霜、香附、甘草。

    功能主治

    血热伤络,乱其常度,逆行而吐,或鼻衄常出,形成倒经。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治疹全书》卷中: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生地、丹皮、白芍、连翘、丹参、防风、川连、柴胡、牛蒡。

    功能主治

    疹毒热甚,口鼻出血,目赤胬障,呕吐蛔虫,烦躁口渴,口疮牙疳,狂乱谵语,大便秘结,便血粪黑者。

    用法用量

    上药先煎去滓,再以水磨犀角汁入药煎1沸,温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中《痘疹仁端录》卷九: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牛子、荆芥、甘草、防风、升麻、桔梗、麦冬、生地、黄连。

    功能主治

    壮热,口疳。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九《理虚元鉴》卷下: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蒲黄。

    功能主治

    虚劳内热,痰中夹血。

    用法用量

    加灯心30寸,荷叶1大张,煎汤代水。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医便》卷三:加味犀角地黄汤处方

    犀角(镑)、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麦门冬、黑山栀仁(炒黑,韭菜根自然汁吃透)各等分。

    功能主治

    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吐血、呕血、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钟半,煎7分,温服。

    摘录《医便》卷三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党参1两5钱,白术(炒)1两5钱,鹿角1两5钱,当归1两5钱,香附1两5钱,川芎1两,附子(炙)1两,独活1两,干姜1两,川椒1两,杜仲1两,鳖甲1两,荜茇1两,草果仁1两,白芍1两,生耆1两5钱。制法用麻油3斤,将药炸枯,去滓,再熬至......
  • 处方黄耆(炙)3钱,人参1钱,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大壮气血,固其腠理。主痘症虚寒,腠理不密,卫气虚,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讧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或凉或热,或时时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黄丸。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
  •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功能主治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用法用量生姜为引,酒煎服。若见点时白头如(疒咅),元气虚弱,色不红活者,去山甲,加当归、红花。各家论述方中参、耆、炙草以补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