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味茯苓汤

    《世医得效方》卷九:加味茯苓汤处方

    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粉草15克 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益气养心,化痰理气。治痰迷心包,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不拘时温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杏苑生春》卷四:加味茯苓汤处方

    苍术6克 白术9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猪苓2.4克 泽泻3克 升麻1.5克 肉桂2.1克 柴胡1.8克 黄芩3克 生草1.5克 当归3克 白芍2.1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治中气不足,水湿壅盛,阳气郁遏,不得上达,以致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备注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消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当归,白芍,以助阴血。

    摘录《杏苑生春》卷四《杏苑》卷四:加味茯苓汤处方

    苍术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猪苓8分,泽泻1钱,升麻5分,肉桂7分,柴胡6分,黄芩1钱,生草5分,川归1钱,白芍7分。

    功能主治

    补中健脾,疏利湿热。主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温服。

    各家论述

    此证中气不充,脾湿壅遏。法当补中健脾,疏壅湿热。故用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清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归、芍以助阴血。

    摘录《杏苑》卷四《得效》卷九:加味茯苓汤处方

    人参(去芦)1两半,半夏(汤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粉草5钱,益智仁(去壳)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得效》卷九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川乌1个(炮去皮尖),草乌7个(炮去皮尖),川芎半两,石膏1两(煅),荆芥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头痛。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好茶点下。注意忌鲇鱼。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吴氏集验方》......
  • 处方红升丹加珍珠散。功能主治收口。主疮疡。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 处方南星4两,半夏4两。制法上为末,烂姜半斤研捣,锉半、星为丸,以楮叶裹缚却,于草中罨之,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4两为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效济世方》......
  • 处方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姜汁为丸,绿豆大。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生姜汤送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饮处方鼠牙半支莲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肿消痈。主发背,对口,痈肿,疔疮。用法用量上药一味捣汁,陈酒和服。渣敷留头,取汗而愈。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