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蒺藜子丸

    《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蒺藜子丸别名

    白蒺藜丸

    处方

    蒺藜子6分,黄耆3分,独活3分,白芷3分,防风3分,薯蓣3分,枳实(炙)4分,人参4分,黄连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

    制法

    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风热,消疹,兼补益,坚筋骨,倍气力。主热风冲头面,痒如虫行身上,时有风疹出。

    用法用量

    白蒺藜丸(《圣惠》卷二十四)。

    注意

    忌猪肉、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蒺藜子丸处方

    蒺藜子(沙苑者,酒浸令软,研作膏)1两半,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独活(去芦头)3分,天门冬(去心,焙)3分,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极细末,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相并,体生(疒咅)(疒畾),发即攻冲,头面赤热,皮肤瘙痒,盛则成疮,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用薄荷酒送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圣济总录》卷一一○:蒺藜子丸处方

    蒺藜子(炒,去角)1两,兔粪(喂黑豆后收者)2两(焙),蝉蜕(去土、炒)1两,蛇蜕(炙)1两,木贼(以盒盛之,略烧存性,为末)1两,决明子(微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用淡豆豉1两,白面1匙,先烂研豉,入水和面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内有疮,但睛不损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早、晚食后用淡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蒺藜子丸别名

    蒺藜丸

    处方

    蒺藜子。

    制法

    蜜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

    延年益寿。主卒中五尸,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石累)块踊起,或挛引腰脊。耳聋。

    用法用量

    蒺藜丸(《仙拈集》卷二)。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更多中药材
  •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安石榴汤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
  • 《兰室秘藏》卷下:安神丸别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处方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
  • 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参汤化下。摘录《御药院方......
  • 处方龙齿3钱(煅),石菖蒲1钱。功能主治宁心安神。主心经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论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本经》称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证。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
  • 处方当归3两,生地3两,枣仁3两,黄连3两,玄参3两,白术3两,人参1两2钱,甘草1两2钱,胆南星1两2钱。制法上为末,荷叶汤为丸。功能主治癫证。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摘录《玉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