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六神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六神散处方

    川芎、防风(去叉)、甘草(炙)、羌活,各一两。荆芥穗、鸡苏,各一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风眩烦闷,头目晕转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不拘时米饮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六神散处方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

    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泻痢日久,加罂粟壳。

    功能主治

    治小儿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发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个,生姜2片,煎至75毫升,通口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六神散处方

    生地3分,熟地3分,当归5分,黄耆5分,人参5分,川芎3分。

    功能主治

    诸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六神散处方

    皂荚刺半两,薄荷半两,昆布(洗去咸)半两,海藻(洗去咸)半两,连翘半两,皂荚子50枚(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瘰病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食后、临卧茶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圣济总录》卷五十:六神散处方

    人参1两,百合1两,白术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脏痰毒壅滞。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白汤点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圣济总录》卷十八:六神散处方

    蝼蛄1枚(去肚肠),蜜蜂7枚(2味用泥半指厚裹遍,以熟炭1斤,湿煅候泥干通红,去火放冷,取出,于乳钵内细研,不罗),商陆根汁半盏,生姜汁3分,生蜜3分,绿豆末1钱匕。

    功能主治

    癞病。

    用法用量

    上药一处和匀,更用温酒调下,只作1服。约半日许发动,恶心涕唾汗出,仍吐出涎,渴时频与温米汤吃。若是吐多泻多,或更有血,勿疑,是病出也。如吐泻后腹痛,取下1块大小如鸡子,有诸般颜色者,此是病根也。如不思食,以甘草2寸,黄连2条,水1盏,煎至半盏,温吃其药。即不以老小强弱,都作1服。若是半日以来未发动,即更服樟柳根等汁投之,尚未觉,更与吃无妨。面上有如紫疼痛未消者,用干斑蝥未,以生油调成膏,敷患上约半日许,(疒咅)(疒畾)胀起,以软帛子揩拭去药,以棘针挑破近下、令水出自干,即不得剥其疮皮。斑蝥不得另入口眼。若面上有小尖(疒咅)(疒畾)子者,不用斑蝥,却以熟艾入胆矾少许,纸杵作钗股大小艾炷,灸之,每个灸1炷。如手脚上下有疮未愈,煎甘草热汤淋洗,更以白药子3两,甘草1分,荆芥10穗,一处捣罗为末,干贴。

    注意

    切忌风及房室事、动风发气、盐、醋料物等物。只得吃淡粥过100日。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圣济总录》卷十六:六神散处方

    鸡苏2钱,芎2钱,马牙消(研)2钱,石膏(研)1钱,乳香(研)1钱,龙脑(研)1字。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头痛,眼睛痛。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含水,搐于鼻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圣济总录》卷十六:六神散处方

    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锉)1两,荆芥穗1两半,鸡苏(干者)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风眩烦闷,头晕转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米饮、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赤水玄珠》卷十四:六神散处方

    寒水石1两,黄连(童便炒)1两,丹皮3钱,青礞石(煅过)5钱,龙胆草5钱,冰片2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发狂。

    用法用量

    童便调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六神散处方

    当归(切,炒)1两,干漆(炒烟出)半两,延胡索1两,乌药(锉)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去白,炒)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室女血脏虚冷,月水凝涩,欲来攻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圣济总录》卷一二七:六神散处方

    斑蝥40枚(去头翅足,用糯米炒色黄,去米用),巴豆5枚(去皮心膜,研),槟榔1枚(锉),蓬砂(研)1分,麝香(研)半钱,腻粉(研)1分。

    制法

    上为散,再同研匀。用鸡子清两枚,调和药末匀,倾药入壳中,湿纸糊合,勿令透气,入饭甑内蒸,候饭熟,取出药,晒干,细研如粉。

    功能主治

    瘰病。

    用法用量

    虚人每服半钱匕,实人1钱匕,并用炒生姜酒调下。五更初服,至平明取下恶物,如觉小腹内痛,即时用莔实烧灰,入没药等分为散,茶调下1钱,引前药入大肠。其取下恶物如烂肉,是药效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普济方》卷二○七:六神散别名

    温脾散

    处方

    御米壳(蜜炒)1两,青皮(去白)半两,乌梅肉半两,干姜(炮)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一方无乳香。一方无干姜)。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泻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赤痢冷服,白痢热服,花痢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魏氏家藏方》卷十:六神散处方

    人参(去芦)、当归(去芦)、川芎、地黄(洗)、地骨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泄泻后脾虚,身体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8分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三因》卷十八:六神散别名

    六神汤

    处方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气虚发热,不欲乳食,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

    六神汤(《易简方》)。

    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摘录《三因》卷十八《女科百问》卷上:六神散处方

    柴胡(去苗)、白术、青皮(去白)、当归、牛膝、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热劳咳嗽,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

    每用6两,加蜜4两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1碗,煎8-9沸,去滓,分作6服,空心、食前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六神散处方

    御米壳(蜜炒)1两,青皮(去白)半两,乌梅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泻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鸡峰》卷五:六神散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黄耆1两,甘草1两,百合1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调适阴阳,和养荣卫。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肌体瘦瘠,咽干口燥;时气已经汗下,血气已虚,邪犹未解,变生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产乳备要》:六神散别名

    六神汤

    处方

    当归1两,熟地黄1两,川芎1两,地骨皮1两,黄耆1两,白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补真养气,进食充饥。主脾气不和,荣卫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饮食;经后发热。

    用法用量

    六神汤(《御药院方》卷十一)。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此方以黄耆益卫气,而又以地骨皮清卫热,则无壮火食气之虞;又以四物引卫气以归四脏而生血,则又有少火生气之用。如是则荣卫足而困倦去矣。

    摘录《产乳备要》《古今医鉴》卷十六:六神散处方

    川乌、草乌、南星、半夏、白芷、石菖蒲(1寸9节者)各等分。

    制法

    端午日,取药为末。

    功能主治

    蝎蝥。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先以津液抹患处,以药擦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洞天奥旨》卷十六:六神散处方

    当归5钱,续断5钱,骨碎补5钱,牛膝5钱,桃仁5钱,金银花5钱。

    功能主治

    折伤。

    用法用量

    黄酒2碗,煎1碗,空心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六《医学集成》卷二:六神散处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山药、扁豆。

    功能主治

    小儿表热,退后又热。

    用法用量

    上为散服。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神散配方组成

    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炙甘草。

    用法用量

    上药各等分,研为粗末,枣1个,生姜2片,同煎。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

    补中益气,化湿和胃。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症见食少便溏,虚乏身热,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厌食,以及成人慢性胃炎、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1.小儿泄泻:六神散加味六神散治疗小儿脾虚泻80例,以大便、食欲、精神变化评价疗效,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河南医药信息》1994年第3期)

    2.小儿厌食症:六神散治疗脾阴不足型小儿厌食症31例,以食量、大便变化评价疗效,3~7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陕西中医杂志》2009年第11期)

    3.慢性胃炎:六神散治疗慢性胃炎68例(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甲硝唑以及阿莫西林)常规治疗,以上中腹部症状、体征变化评价疗效,14日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63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整体有效率97.1%。(《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2期)

    4.白细胞减少症:六神散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50例,以白细胞数及分类恢复、持续情况评价疗效,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10期)

    方解

    本方由四君子汤合山药、扁豆、姜、枣组成,药性平和。若脾胃气虚,舌苔白腻者,白术可易为苍术以增强运脾除湿之力;大便稀溏,口泛清涎者,加煨姜、益智仁以温运脾阳;纳少、脘胀者,加砂仁、木香理气醒脾;兼有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开胃;平素体弱易感风邪者,加黄芪、防风。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六神散可治疗成人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也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胃癌术后等病症。

    方歌

    六神散中用人参,茯苓白术炒扁豆,再加甘草炒山药,益气健脾泻可止。

    摘录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经进八仙散处方干葛(纹细嫩有粉者)半两,白豆蔻(去皮壳)半两,缩砂仁(实者)半两,丁香(大者)半两,甘草(粉者)1两,百药煎1分,木瓜(盐窨,加倍用),烧盐1两。功能主治壮脾进食,令人饮酒不醉。主用法用量上锉细。人不能饮酒者,只抄1钱,......
  • 别名麦味地黄丸(《医级》卷五)。处方怀生地黄240克 山茱萸120克 怀山药120克 白茯苓90克 牡丹皮90克 泽泻90克 麦冬90克 五味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摘......
  • 处方北耆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莲米1两,芡实1两,苡仁1两,扁豆1两。制法加糯米1升,炒黄磨细,入白糖1斤,打成糕。功能主治大养脾胃,益寿延年。主用法用量随食;调服亦佳。摘录《医学集成·补遗》卷二......
  • 《活幼心书·拾遗》:八仙饮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焙干)5钱,赤芍药5钱,大川芎5钱,羌活5钱,川当5钱,归尾(酒洗,焙干)5钱,龙胆草5钱,汉防己5钱,甘草5钱。功能主治血风目疾,经久不愈,昼夜涩痛,视物不明,甚至生翳散漫,投诸药未验者。用法......
  • 处方常山、白术、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药、甘草、紫苏、银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净,为粗末。功能主治男妇虚劳骨蒸服鳖甲丸后作热者。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碗,乌梅肉2个,葱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滓并煎。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