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芦根散

    《圣惠》卷五十: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木通半两(锉),射干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噎不下食,心胸烦闷,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圣惠》卷六十八: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蓝叶1两,不灰木2两(以牛粪烧),紫檀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卒中毒箭。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蓝汁调下,粥饮调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圣惠》卷十八:芦根散处方

    芦根2两(锉),地骨皮1两,茅根1两(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1两,川升麻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口干,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半(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百合3分,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3分(锉),黄耆3分(锉),赤茯苓2分,黄芩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暴渴饮水多,或干呕。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0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七十四: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半夏2两(汤浸7遍去滑)。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7-8月,伤寒烦热,心胸妨闷,咳嗽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处方

    芦根2两(锉),赤茯苓2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子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手足烦热,多渴,或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处方

    芦根2两(锉),赤茯苓1两,知母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根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骨蒸,手足烦热,多渴,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圣惠》卷四十七: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木瓜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霍乱,心烦干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频频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圣惠》卷六十二: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连翘1两,玄参1两,射干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羚羊角屑1两,寒水石2两,甘草3分(生,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疖,身体烦躁,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消渴烦躁,体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五: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胃壅热,呕哕不能下食,心神烦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处方

    芦根(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黄耆(锉)半两,知母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壮热,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7片,粟米10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八十四:芦根散处方

    生芦根1两,竹茹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小儿时气,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分,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芦根散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圣惠》卷十五:芦根散处方

    芦根2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圣惠》卷十五:芦根散处方

    芦根1握(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心胸妨闷,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圣惠》卷七十五:芦根散处方

    芦根1两半(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呕逆,烦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处方

    芦根(锉)半两,茅根(锉)半两,赤茯苓半两,黄芩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胃中热,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小麦50粒,糯米50粒,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更多中药材
  • 《医寄伏阴论》卷上:半夏橘皮汤处方半夏2钱,橘皮1钱,茯苓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炙),干姜1钱。功能主治温胃散水,涤痰降气。主伏阴病,呕利止,厥回而哕,或咳逆者。用法用量加大枣3个(擘),开水3杯煎,去滓顿服,不已再服。或加生姜8分。各......
  • 处方半夏(洗去滑,焙)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甘草(炙)3分,桂(去粗皮)3分,人参1两1分,大腹1枚(锉)。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2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
  • 处方硫黄1两,半夏1两,藿香叶1两,大附子半两,水银砂子1分(水银砂子即取方内硫黄少许垍碗内盛,慢火上结砂子用)。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功能主治下虚,阴阳错逆,霍乱吐逆,粥食不下。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正......
  • 《灵枢》卷十:半夏汤别名半夏秫米汤(《兰台轨范》卷七)。处方半夏10克 秫米15克功能主治化痰和胃。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摘录《灵枢》卷十方出《外台......
  • 处方半夏(汤浸7次去滑)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1两,木通1两,桂心1两,吴茱萸1分(汤浸7次,焙,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胸痹,气噎塞痛闷。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