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七厘散

    《中国药典》:七厘散处方

    血竭500g 乳香(制)75g 没药(制)75g 红花75g 儿茶120g 冰片6g 麝香6g 朱砂60g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

    凉感。

    炮制

    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注意

    孕妇禁用。

    规格

    每瓶装(1)1.5g(2)3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伤科补要》卷四:七厘散处方

    乳香(去油)没药 (去油)各3克 己霜 (去油)血竭 自然铜(锻)硼砂 半夏各3克 归尾6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散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0.21克,老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良方集腋》卷下:七厘散处方

    血竭30克 麝香 冰片各0.36克 乳香 没药 红花各4.5克 朱砂3.6克 儿茶7.2克

    制法

    上药八味,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骨断筋折,创伤出血。外敷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每服0.21克,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调敷患处。

    备注

    原书云:本方"不可多服,故以七厘名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下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黄耆(炙)3钱,人参1钱,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大壮气血,固其腠理。主痘症虚寒,腠理不密,卫气虚,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讧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处方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或凉或热,或时时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黄丸。摘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
  •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功能主治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用法用量生姜为引,酒煎服。若见点时白头如(疒咅),元气虚弱,色不红活者,去山甲,加当归、红花。各家论述方中参、耆、炙草以补元气......
  • 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