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凉涤暑法

    出处

    清凉涤暑法,出自清·《时病论》。本方又称雷氏清凉涤暑法。

    组成

    滑石、连翘、茯苓各三钱(9克),生甘草八分(2.4克),青蒿一钱半(4.5克),白扁豆、通草各一钱(各3克),西瓜翠衣一片。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暑利湿泄热。

    主治

    暑温,暑热,暑泻,秋暑等症。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上呼吸道感染:用清凉涤暑法治疗门诊97例湿热感冒患者,病程多为2~7日。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者63例(痊愈),占65%。服药5-10剂,症状明显减轻32例,占33%(有效),总有效率98%。(《江西中医药》1998年第5期)

    方解

    本方用治暑热之证。方用滑石、茯苓淡渗利湿;连翘、青蒿等清暑泄热,清凉平淡,轻灵流通。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等病症。临床应用以暑天发热、泄泻、纳呆、苔腻为辨证要点。如兼有表证,加桑叶、菊花;热甚,加黄芩、石膏;舌苔厚腻,加砂仁、藿香、佩兰;胃中不和,加半夏、神曲等。

    方歌

    缺。

    摘录清·《时病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黄芩(条实者)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砂仁5钱。功能主治妊妇不食,服气冲心,遍身疼痛欲死。用法用量分4剂。水煎服。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 处方玄参5钱,生地5钱,麦冬5钱,白薇1钱,骨碎补5钱,天门冬3钱。功能主治因过食肥甘,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虫生于牙而致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配合五灵至圣散含漱。摘录《辨证录》卷......
  • 处方黄耆1两,白术5钱,当归5钱,生枣仁5钱,远志3钱,茯神5钱,甘草1钱,熟地1两,半夏2钱,麦冬5钱,柏子仁3钱,玄参3钱。功能主治生血,补心肝。主心虚惊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四......
  • 《永类钤方》卷十八引郑氏方:安宫散处方附子(炮)2钱,阿胶(炒)2钱,五味子2钱,黄耆(炙)2钱,山药2钱,当归2钱,熟地黄2钱,赤芍2钱,木香2钱,甘草(炙)2钱,生姜半两(炒黑),糯米1勺(炒焦)。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安胎。主半产,妊娠......
  • 《中国药典》:安宫牛黄丸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炮制以上......